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贸要闻

短评:中国车如何在俄罗斯“开得更远”?

发布时间:2021-12-29

2021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前11个月中国品牌的新车在俄罗斯销量为103384辆,创历史新高。专家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占有率能超过7%,将是去年的两倍。

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关系紧密,但中国汽车行销俄罗斯却并非一帆风顺。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成为了中国汽车*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2006年,俄罗斯成为进口中国汽车*多的国家,此后一年,中国汽车在俄销量继续增长,可2008年,中国汽车却在俄罗斯遭遇“滑铁卢”。2008年**季度,俄罗斯市场上售出外国品牌车数量同比增长54%,欧美日韩汽车销量都有上涨,而中国汽车销量下滑,市场占有率也下降了1%。

这与欧美日韩等国企业的竞争加强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车企未能适应俄罗斯消费者需求和汽车市场结构的变化。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初期,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起初价格战略在俄罗斯市场上还发挥不错。俄罗斯汽车产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中低端轿车上,而中低端轿车也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点类型,随着俄罗斯车企加速发展,中国汽车遭遇了本土汽车的竞争,价格优势消失。本土汽车产量增长,俄罗斯消费者对进口车的需求发生变化,不再青睐中低端进口车,主打中高端的欧美汽车和品质更佳的日韩汽车成了俄罗斯人购车首选。

中国车企对俄罗斯产业政策变化不敏感,也是一个原因。俄罗斯在2008年开始对进口车实行欧III标准,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需要重新获取质量认证,很多中国车企未能做好准备,延误了出口。为了推进本国汽车产业发展,俄罗斯还调整了对外国车企投资建厂的管理政策,不再支持不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在俄开设工业化组装工厂。中国车企技术实力有限,又偏好在俄罗斯组装汽车,政策调整让中国车企备受打击。近年来,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品质都有明显进步,在俄罗斯的销售形势也有好转,但与俄罗斯汽车和韩国汽车相比,仍然差距明显。2018年上半年,俄罗斯伏尔加的销量、起亚的销量均破十万,而表现*好的中国品牌力帆的销量仅有7352辆。


图为今年5月在莫斯科第十届国际电动交通工具展上展示的电动汽车。(图片来源:新华社)


疫情来袭,世界各国车企的海外销售都遭到打击,除市场萎缩造成的销量压力加大外,跨国运输受阻也影响了供货和售后服务。武汉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心之一,不仅聚集了大量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日本等国大型车企中也有不少在武汉开设零部件工厂。武汉发生疫情让中国汽车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但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并成为全球经济恢复*快的主要经济体,确保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产能恢复。近来,芯片供应不足问题对各国车企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受到的影响小于日本等国。产量较为稳定,中俄两国间的运输又保持通畅,为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销售逆势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汽车能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创造佳绩,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汽车品质的提高,以及车企改变了在俄经营策略。*早进入俄罗斯的中国车以低端车为主,低端车难以打开市场,中国车企转而在俄罗斯市场上优先推出优选新车。中国近来推出的新车型质量和驾驶体验都大幅进步,如吉利博越、东风AX7和长安CS35PLUS都已非常接近SUV,配备自动装置,方向盘易操作,一些车型还有5年质保,颇受消费者欢迎,也改变了他们对中国车低端、低品质的印象。相比其他进口车,中国车没有大幅涨价,中国车企还禁止经销商捆绑销售配件,这样的做法也让中国车更受欢迎。在投资方面,中国车企开始在俄建立整车生产车间,2019年夏天,哈弗就在图拉的郊区设立工厂生产哈弗F7。与建设组装工厂相比,这种做法更能促进俄罗斯汽车产业发展,因而受俄罗斯欢迎,本地化生产也能更好地保障供货和售后服务。

俄罗斯市场上的中国汽车品牌领头雁经常变换,奇瑞、力帆、吉利、长城等企业都曾成为在俄*成功的中国车企。造成这种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车企在俄发展战略缺乏连贯性,有些企业在试水失败后就干脆退出俄罗斯市场,有些企业虽全力推动产品进入俄罗斯,但却没有在俄设厂、深入合作的打算。这些企业很难在俄罗斯站稳脚跟,也不利于中国汽车整体形象的优化。俄罗斯本土企业生产恢复、韩国等国汽车出口受疫情影响减弱后,中国车企在俄还将面临更大竞争。要保持销量的增长势头,中国车企还需加快产品品质和服务方面的提升,同时还需制定更明确、更具可持续性的在俄发展战略,并强化与俄罗斯汽企业间的合作,以巩固在俄发展的基础。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