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粮食产销情况(二)
俄罗斯的粮食产销情况
(二)
三、俄罗斯的粮食流通、储备和加工情况
原苏联时期,粮食流通与储备完全由国家统一管理,实行计划性粮食分配体系。从原苏联瓦解之后,俄罗斯大刀阔斧地展开了私有化进程,粮食流通与储备也在其中。
经过多年的摸索,俄罗斯的粮食市场体制正在形成,粮食加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完全转为私营。这其中既有作为产业支柱的大型农贸企业,也有完成市场流通最后环节的中小企业。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过去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直接干预,对经营企业的硬性管理,转变为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并随着市场体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从事市场流通、加工和储备调节工作的主管政府部门为俄罗斯农业部及其下辖的俄联邦农业总局(示意图见上)。在涉及粮食出口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与俄罗斯农业部共同协商制定谷物出口的国家调节措施。粮食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监督及粮食分级工作由俄罗斯农业部下辖的俄联邦动植物检疫检验署(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по ветеринарному и фитосанитарному надзору)和俄联邦农业总局共同执行(注:先前由俄罗斯政府直属的国家粮食监督局执行,后该局被撤销)。
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企业通过正常的手续即可从事粮食加工和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并无过多限制。只是粮食储备环节相对特殊:国家对粮食仓储实行许可证制度,即从事粮食仓储的企业应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后,向国家指定执行机关申领许可证后便可从事该项业务。国家有权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质检查,并可保留或吊销其许可资格。
为了保证粮食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的供给,俄罗斯实行国家储备粮采购和销售制度。当市场供大于求,粮价走跌时,国家出面大量收购新粮,把市场价格维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在国家采购业务项下,粮食生产商可享受定向的投资、价格、贷款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在招标基础上,国家可将储备粮的采购权下放给符合特定要求的政府机关、企业或机构。用于国家采购的资金来源于以国家担保为基础获得的预算资金。当发生粮食减产,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国家可以抛售部分储备粮,以平衡供需矛盾。这一机制的运作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商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市场价格的有序波动,杜绝了投机商的恶意炒做。
俄罗斯民族以食用面包为主,因此粮食加工基本以面粉、麦片和面包制品为主导。
2000年至2004年面粉、麦片和面包加工情况
(单位:万吨)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面粉 |
1206 |
1198.6 |
1089.9 |
1117.7 |
1080.5 |
麦片 |
93.2 |
99.4 |
95.1 |
89 |
89.3 |
面包制品 |
900.5 |
857.5 |
838.8 |
838.9 |
809.2 |
四、俄支持粮食产销的有关措施
为了摆脱多年来农业萎缩、依赖进口的困境,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措施,现列举如下。诚然,下列举措并没有完全到位,其中一部分仍停留在蕴酿阶段,但体现了俄促进粮食生产的意图所在:
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和产品交易所,保障商品、服务和农用生产资料的顺畅流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行统一的行业反垄断政策;
实施行业内结构整合,完善破产制度,对农贸企业的转制提供方法和组织支持,并推行统一会计和统计制度;重组亏损企业及其债务,鼓励横向和纵向联合,根据法律向其提供农业补贴,支持本国企业与世界市场接轨,提升民族农贸企业的竞争力;
利用海关进出口关税(并将其中部分用于农业扶持)和非关税调节措施,优惠进口农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机械,推行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进口限制,防止进口产品倾销和不公平竞争,吸引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农业;鼓励进口替代和农产品出口;创建独联体统一农产品市场;
统一农村的土地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国性土地普查,实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制定农业的有关联邦法律(如“农业管理法”、“粮食法”等,以及草案阶段的“农业发展法”,“农户(农场)法”),并根据当前形势修正过去的法律法规。鼓励农用土地的合理有效可控的流动,保障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村个体经济的顺畅发展;
利用国家预算支持良种培育、土壤改良和消灭病虫害,给予部分生产资料和农电以政府补贴,在农贸企业内推行国家标准,建立与世界市场接轨的产品认证机制,实行农业领域统一的检疫、技监、育种等国家职能;
制定行业规划,确定农业重点发展领域,利用国家预算购置新型机械和良种;推动农贸企业技术进步,资金扶持基础性和实用性农业科研,鼓励推广创新型和集约型工艺;组织培训咨询中心,帮助地方重整农业生产和开展人员培训,培养农村技术人才,调节农村人口流动;
建立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保障系统;适时监控农业政策的推广成果;向国外宣传本国农产品和农艺;利用驻外使领馆关注国外先进技术,并为国内农产品寻找销售商机;
建立多种渠道的农业基建投资体系,对其进行贴息补贴,(例如,2002年起,俄对用于购入农机具的三年期货款给予按月贴息,补贴比例达到俄央行再贴息率的2/3);推行市场化农业保险和粮食收成保险体系(并由政府预算承担50%的保险支出);建立扶植农贸企业的优惠性国家信贷和融资机制,扩大农业机械的租赁;建立有效的联邦粮食储备,制定国家调节粮食市场的应急措施,农产品国家采购针对本国企业倾斜,并给予贷款和税收优惠和部分补贴;
充分发挥民间的产业行会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会同国家机构共同完善市场机制。
最近两三年俄粮食丰收,使市场上供大于求,为稳定粮食市场,俄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步骤来缓解矛盾:
1、平抑粮食价格
近几年的粮食丰收,俄罗斯粮食相对赢余。以2002年粮食生产为例,产量为8650万吨,加之上年库存,总库存在1亿吨以上,而当期国内市场实际需求量仅为7500万吨,粮食盈余约为2500万吨。俄政府采取措施确保市场粮价稳定。俄政府斥资约2亿美元购进新粮入库,以平抑国内粮价,防止谷贱伤农。俄政府还制定特定农产品的清单,对其实行保护价,以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2、理顺仓储运输
位于俄中部的西伯利亚地区是重要产粮地区,但其地处内陆,交通不便。近年来,该地区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农用运输设备更新太慢,给丰收的粮食运输及仓储带来一定难度。为此,俄政府、农业部和交通部采取临时性运费调节措施,对出口粮食的铁路运价下调20%,对运程超过3000公里的国内粮食运输的铁路运价实施50%的优惠(如运往远东东方口岸的粮食),积极增扩建利于粮食出口的港口码头等。
前几年俄粮食一直歉收,主要靠进口,根本不存在粮食储存问题。但近年来,俄粮食丰收,国家开始大量采购新粮,而储存粮仓明显不足,农业生产者也无资金投建大型粮仓。前苏联遗留下来的粮仓大部分都位于乌克兰,俄出口口岸临时储存粮仓也不能满足需要。为此,俄政府建造临时粮仓,缓解了粮食仓储的老大难问题。
3、发展养畜养禽
大力发展养畜养禽业既是俄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稳定俄市场粮价、增加国内粮食需求和稳定粮食市场的最好方法之一。为此,针对国内市场上进口禽畜肉的猛增,俄政府进行市场调查,并对进口畜肉禽肉实行配额许可制度,并以进口关税进行调节。
4、控制粮食进口
过去,俄粮食歉收,饲料粮缺口较大,每年进口粮食占相当大的比重。近些年,俄粮食开始增产,库存盈余。为了更好的调节粮食市场,俄政府采取措施,采用实施配额和进口关税措施限制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