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季度俄罗斯经济形势
发布时间:2008-06-05
今年一季度,在国际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的复杂形势下,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整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随着扩大原材料及粗加工产品出口可能性的消失,面向国内市场的部门成为工业和整体经济增长的支柱,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继续提高。
一季度物价仍保持上涨过快的势头,通胀成为当前经济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抑制通胀成为政府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
一、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同时发力
经过1月份短暂放缓后,2-3月俄经济增长加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0%,出口、投资和消费均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在国际市场行情对俄向好的条件下,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4.2%,大大高于2007年同期6.5%的增幅。固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20.2%,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居民收入和银行消费贷款增长的支持下,零售贸易额增长加速,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6.7%,家庭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3%。在加工业急剧增长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保证了总体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二、加工业成为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部门
一季度工业(按 ОКВЭД分类法的С+D+E部门,即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生产同比增长6.2%,低于2007年同期7.5%的增幅,其拖累因素是采掘业产值的下降--同比增长0.7%(其中能源类矿产品下降0.9%,石油下降1.7%)。
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是加工业的快速增长。经过1月份的短暂放缓后,加工业大部分部门恢复了2007年底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有:食品加工业-6.4%、皮革制鞋业-6.6%、森工业和木制品加工-15.6%、纸浆造纸和印刷业-7.8%、油品-5.0%、橡胶塑料加工业-30.4%、冶金和冶金加工-8.6%、交通工具和设备生产-14.4%、机器设备制造-16.4%。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部门增长低于工业部门的整体水平,如化工业增长3.7%、纺织制衣-2.6%、电子设备和仪表设备-6.7%。在食品加工业增长的同时,面包和面包类制品、奶粉、砂糖等重要食品的生产出现了下降。
三、建筑业带动固定资本投资的整体增长
一季度固定资本的高增长由建筑业带动。建筑业增幅达28.9%,2007年同期为17.2%,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同比增长7.8%。运输综合体、采掘业、电力部门、社会部门及对不动产的投资需求对投资影响最大。1-3月,投入使用的住房面积达1002万平方米(2007年同期为950平方米)。这不仅由于建筑业始终保持投资吸引力,而且也得益于 “使公民得到舒适住房”的国家优先工程的实施。
一季度外资净流入315亿美元,比2007年一季度的417亿美元下降102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178亿美元,在流入的外资构成中约一半是其它类投资,表现为由俄罗斯政府担保的外国贷款。一季度,外资净流出达228亿美元(相当于1992年季度流出额的最高水平)。在外资的净流出构成中,直接外国投资流出速度最快。
四、家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高
一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货币收入同比增长10.0%,与2007年同期相当。实际工资收入增长保持高水平,2008年3月单月同比增长 14.6%,一季度同比增长14%(2007年同期增长18.2%)。由于居民收入和银行消费贷款增长的支持,批发贸易和零售贸易、旅馆、交通和通讯服务的快速发展及住房建设的高速度保证了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2008年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继续提高。
从全国看,几乎在所有的联邦区,零售贸易都保持了正增长,其中有22个地区增幅超过20%,4个联邦主体增幅超过30%。但各地区增长情况相当不平衡。莫斯科、圣彼得堡、莫斯科州、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州、萨马拉州、秋明州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集中了全俄零售额的43.4%,其中仅莫斯科市就占 19.9%。
1-2月,居民收入使用构成中,消费支出占居民所有货币收入的76.6%,其中59%用于购买商品。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不仅扩大了零售贸易额,同时还使零售贸易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非食品类商品销售增长势头超过食品类商品销售增长,分别为22.1%和 10.4%。
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扩大还促进了国内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生产的增长。一季度,肉和肉制品产值增长13.5%,植物油和动物油产值增长 6.8%,鱼罐头和海产品增长19.7%,饮料增长2.9%。电冰箱、冰柜增长23.3%,小汽车增长14.4%,洗衣机增长7.7%,鞋类增长 6.9%。
五、外贸进出口保持强劲增长
据俄罗斯海关统计,一季度俄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633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其中完成出口1085亿美元,同比增长52.9%,大大高于2007年同期6.5%的增幅。完成进口548亿美元,同比增长46.8%。外贸顺差536亿美元,大大超过2007年同期的291亿美元。
一季度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是自2007年9月开始国际油价和俄出口的大宗商品合同价格上涨,其中石油上涨0.7倍,石油制品上涨0.6 倍,天然气29.3%。俄对远邻国家出口主要产品是能源,占出口总额的73.8%,同比增长68.7%。俄对远邻国家出口的机器设备价格同比上涨0.8 倍,远远高于对独联体国家出口同类商品的指标。进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加快增长(特别是以机器设备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同比增长67%),以美元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
一季度,远邻国家在俄外贸额中的占比从84.5%上升到85.6%,独联体国家的占比从15.3%下降到14.4%。欧盟仍然是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俄外贸总额的53.9%。德国、荷兰和意大利是俄罗斯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占俄与欧盟贸易额的49.2%,占俄与远邻国家贸易额的 31%。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是俄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俄与该组织外贸额的87%,占俄与远邻国家外贸额的19.9%。
六、国际储备急剧增加卢布继续保持强势
一季度,受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私人资本净流出228亿美元,然而在国际市场行情对俄主要出口产品有利的情况下,外贸顺差仍急剧增加,不仅弥补了私人资本的流出,而且进一步增加了国际储备的积累。1-3月当前项目顺差同比增长61.6%,净增370亿美元。截至到4月1日达5070亿美元。
目前俄实行多币种外汇篮子制度。一季度,卢布在保持强势的同时,对不同币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总体看,卢布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4%,其中对美元实际升值6.5%,对欧元升值1.1%,对英镑升值8.9%,对瑞朗贬值3.5%,对日元贬值2.8%。
七、联邦预算执行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据财政部初步统计,一季度联邦预算执行情况好于去年。预算收入达到19318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2%,比2007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联邦预算支出13828亿卢布,相当于GDP的15.7%,比去年同期高1.7%。联邦预算盈余达到5490亿卢布,相当于GDP的6.3%。
资源开采税和石油出口税是2008年1-2月联邦预算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到4月1日,由以上两税形成的石油基金总额达到38420亿卢布(合1630亿美元,预计2008年相当于GDP的9.1%),储备基金30684亿卢布(合1305亿美元),国家福利基金7736亿卢布(329 亿美元)。由于负利率差,自2008年2月1日稳定基金拆分后,石油基金总额减少了286亿卢布。
八、通货膨胀压力不降反增
2007年底以来,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技术性措施,如与食品生产商和销售公司签订冻结物价协议、增加食品类商品供应、减少乃至停止粮食出口、央行在10来首次提高再贷款利率等,以抑止物价上涨。由于居民需求增长和成本提高压力增大,上述措施效果并不明显,年初以来通胀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一季度同比增长4.8%,比去年同期的3.4%高1.4个百分点,呈现出不降反增的态势。
对通胀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食品价格的提高。由于国际粮价的提高带动俄罗斯国内食品价格上涨,面包和面包类食品价格一季度平均增长8.3%,有10个联邦主体此类食品价格同比增长超过15%,其中弗拉基米尔州达到22.6%,图瓦共和国-22.5%,达吉斯坦-21.5%,穆尔曼斯科- 18.6%。总体看一季度食品价格提高了5.7%,比去年同期的2.6%高1.2倍,但低于2007年第四季度6.9%的增幅。对通胀影响权重2.2%。非食品类商品价格同比几乎增长1倍,对通胀影响权重0.7%。付费服务收费同比增长7.5%,市场服务收费同比增长5.1%。
一季度,工业品生产价格亦开始上涨,其中采掘业产品价格上涨6.2%,市场上销售的石油价格上涨14.3%。非金属类建材价格更是保持加速增长的趋势。一季度平均上涨5.4%。水泥6.6%、砖9.3%。机器设备价格上涨5.5%。由于实施天然垄断部门的投资计划,投资类产品中动力设备价格增长最快,上涨15.3%,用于冶金业的机器设备价格增长6.4%。
当前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且比较复杂,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既有生产供给方面的,也有消费和需求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在持续增大。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财政部均上调了对今年全年的通胀预期,抑制通胀成为政府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