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报告

西安开拓中亚国家市场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5-01-26

    从去年召开的APEC会议,到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号看,今年将是“一带一路”战略由理念开始转向落实的一年。自此,以“一带一路”为基础,打造中国经济战略发展新常态的思路已非常清晰。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区域,要拥抱新常态,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中亚等地的国际市场,推动西安经济新的增长。
  第一,增强西安开拓中亚市场的紧迫感。
  中亚各国经济社会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合作,不仅限于对西部和西北,同样也对东、中部以及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均等开放和合作。东、中部经济总量大,企业竞争力比我们强,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更是如此。我们如果未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笨鸟先飞”,那么将贻误战机,中亚市场将大面积地被东、中部企业占据。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赶紧行动。
  第二,加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研究。
  西安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开发区当前急需制定工作方案,时序上具体包括依次推进的五步:
  (1)对中亚各国进行市场需求调研,主要包括:投资环境——投资硬环境,如基础设施,投资软环境:如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政策,法律法规,贸易保护状况(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文化习俗,土地价格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需求结构——摸清中亚各国对西安的产业需求,严格来讲,必须是细化到小行业乃至具体产品的市场需求。
  (2)梳理自己的家底,即摸清西安的供给结构,这也要细化到小行业乃至产品的供给,看我市有哪些产品供给能与中亚国家的需求结构实现对接。
  (3)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
  (4)在研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编制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
  (5)在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
  国家在“一路一带规划草案”中确定的目标是:2年—3年夯实基础,打开局面,10年左右重点突破,实质推进。显然,国家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立足于中长期,这与我们调研中的感受是一致的(我们在调研中感觉开辟中亚国家市场在短期并不乐观,一是中亚国家市场目前还不大;二是市场不规范,完善有一个过程)。但西部一些区域政府的工作方案时序上是逆向的,往往是先出台实施方案,再编制总体规划,缺乏战略性构想,发展战略研究至今是空白,致使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失去战略基础。因此,我们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发区尽快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使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案的基础更加坚实。
  第三,研究制定西安面向中亚等区域的高级出口导向战略和对外投资战略。
  中亚国家科技水平低,产品竞争力不强,致使许多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民族工业薄弱,故现阶段通过贸易壁垒,限制国外制成品进口,国内重点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中亚国家目前实施的进口替代战略,市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面向中亚等区域的高级出口导向战略及规划。
  为开拓中亚国家市场,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同时进一步输出装备、资金、技术、生产性服务、劳务、标准等,市政府急需制定面向中亚等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关规划。
  第四,处理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轴线上各省区、市之间的竞合关系。
  在开辟中亚国家市场的实际操作中,必须避免将这种内耗、“窝里斗”带到中亚国家,因此,陕西省和西安市需要同沿线省区,地市联合起来,避免恶性竞争,形成合力,共同开发中亚国家市场,用市场化手段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多赢格局。在构建合作协调机制中,利益问题单靠区域政府层面协调,如召开沿线城市定期的市长联席会议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顶层设计,毕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层面的国务院相关部委协调各个区域的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
  第五,“中亚·长安产业园”应建成若干个专业化园区。
  目前,在中亚策划设立“中亚·长安产业园”,开辟陕西和西安在中亚的窗口,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举措。对于“长安·中亚产业园”的产业定位,我们建议规划成若干个专业化园区,因为专业化园区是以小行业为边界,无疑是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我市应根据中亚国家的工业需求,对接我市的产业优势,市政府可考虑在“中亚·长安产业园”内,在能源装备、重型卡车、纺织装备、农业机械等领域选择建设若干个专业化园区,并且从现在起就要开始做布局规划,避免零敲碎打,各自为政的大杂烩教训。
  第六,省、市政府加大力度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开拓中亚市场。
  (1)无论是长安号专列,还是渝新欧、蓉新欧、郑新欧等,普遍存在回程货物放空的问题,即满载而去,空载而回,集装箱就地处理。这显然不是有来有往的双向市场行为,而是单边的政府行为,靠的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是不能持久的。但问题在于,中亚国家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再加之开辟中亚国家市场兼有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的考虑,因此,在开辟中亚国家市场的初期,为“2年—3年夯实基础,打开局面(国家规划目标)”政府一定程度的干预是必要的。建议市政府适当加大对长安号专列的财政补贴,支持长安号专列的日常运行,待市场扩大后,再逐渐取消财政补贴。
  (2)为降低国际港务区的运作成本,减少市政府的财政补贴压力,建议省、市政府出面与西安铁路局协调,取消30%的快运费。
  第七,加大工业投入,夯实“工业强市”战略。
  西安国际港务区在为长安号专列组织的货源中,本地货物仅占30%,从外省区组织调入的货物高达70%,这充分反映出西安产业,尤其是工业不大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开辟、做大中亚国家市场,必须要有强大的西安工业做支撑。
  但是长期以来,我市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工业占GDP的比重低,长期徘徊在30%左右,仅高于哈尔滨,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处理好生产性投资(产业及工业等)与非生产性投资(城建及房地产等)的关系,对工业投入相对不足(这几年正在逐渐增大)。从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内部结构的纵向比较来看,2006年-2012年间,西安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直远低于同期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而且二者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必须引起我市决策层的高度警觉。
  鉴于此,我们建议:
  (1)充分捕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增加工业总量投入,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超过30%,力争“十三五”末工业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并谋划好一批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和尖端项目,与中亚国家的需求对接。
  (2)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整合运用高新技术、科技研发、统筹科技资源、节能、名牌战略、创投基金、支持企业上市等其他专项资金,健全工业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发展机制,采取贷款贴息、奖励补助、股权投入、融资引导等方式集中力量支持工业企业发展。
  (3)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投资工业经济领域,确保社会资本愿进来、进得来、留得住、可流动。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投资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第八,优化投资环境,简化“走出去”企业的相关手续。
  加快制定出台《西安市境外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对申请设立境外企业(机构)的资格及投资方式、审批权限、申报材料及受理程序、境外企业批准证书的申领和管理及境外企业(机构)的管理都做出明确而详细的说明。特别要在简化企业境外投资审批手续上下功夫,如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海外承包资质、投资资格证等,尤其是对国企海外投资的松绑,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升效率,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第九,加大培养和引进熟悉中亚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外经贸人才力度。
  (1)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西安,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友好交往关系,需要一大批了解中亚文化、掌握中亚各国语言的人才。鉴于英语在中亚国家不流行的条件下,目前我省、市在中亚通用的俄语和各国小语种方面的人才奇缺。因此在我市外国语大学、有外语院系的高校及民办大学,急需开设中亚小语种专业,培养俄语和中亚小语种人才,这方面,西北大学成立的中亚学院走在了前面。
  (2)争取在大学(包括民办大学)开设面向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专业,为西安培养面向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专业人才和熟悉中亚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外经贸的复合型人才。
  (3)为适应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尤其是去中亚国家投资设厂、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需求,除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外,还应培养大量的技能人才,具体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这方面我省、市的技术专科学校及大中型企业从现在起就要做出规划,开始运作。(作者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