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报告

哈萨克斯坦工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5-03-11

   

    实施“哈萨克斯坦-2030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哈经济的发展,使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其确定的目标得以提前实现。“哈萨克斯坦-2050年”战略的目标是,在2050年前使哈进入世界最发达的前30个国家行列。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首先实现作为实体经济基础的工业的高速发展。哈在经济社会发展、吸引外国投资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诸如拥有自然资源、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稳定等关键因素密切相关。
2000年以来,哈经济对石油出口收入的依赖性持续增加。2012年,石油收入占哈国家所有收入的51%,而财政赤字(不考虑石油收入)占GDP的9.3%。从哈国家基金的转移支付占所有国家支出的近五分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9月份公布的国别报告,哈经济中已出现了“荷兰病”的迹象,诸如,形成了不良的贸易条件,经济中的费用增加和产生了制度性问题等。对外贸易结构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哈国家统计署的材料,2003年-2013年,资源性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由64.5%增至80%。随着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增长,这些迹象将会进一步显现。哈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在人均GDP达到一万至一万五千美元区间的一定富裕水平后,由于工资增加,国家价格竞争力下降和费用的增加,经济增速会减缓。在此状况下,哈将既无力与拥有较高技能、创新能力的发达经济体进行博弈,又无力与低收入、低工资和具有廉价生产能力的经济体竞争。台湾、芬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正是以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为基础,在上世纪成功地越过这一障碍的。
     在目前的哈经济中,工业占三分之一。矿山开采业提供了2.5%的就业和18%的经济增加值。对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30%以上,而对加工业的投资仅占12%。作为开采业产品(首先是石油)出口的领军者,哈的人均出口量超过所有独联体国家,但哈加工业产品的人均出口量比俄罗斯低出一倍。为保障国家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增长,需要进行转向发展新阶段所必需的经济结构调整。制定和实施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就是国家为应对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挑战所采取的措施。纲要为实现工业增长奠定了基础,被视为国家工业政策中解决体系性问题的范例之一。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的目的是,通过多元化发展和提高竞争力,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平衡增长。与2008年相比,2012年哈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所确定的主要指标均出现了增长: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2.5%,非资源领域的附加值—23.4%,加工业的附加值—22.3%,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70%,非资源性产品的出口—6.5%,企业的创新积极性—3.6%,创新产品的产量—240%,GDP的单位能耗降低了13.6% 。在工业化进程中,重心将逐步转向加工业,尽管其发展水平仍相对不高。加工业保障了不少于7%的就业和12%的附加值。哈加工业的生产率水平比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低出2倍,就业率比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所有国家的水平都要低。

一、技术调节和激励机制。


    技术调节是更新生产资产的有效机制之一。2010年—2013年,哈制定了2500个技术标准,据此,机械制造业、医药业、化学和食品工业及其他行业的150种新产品得以实现生产。与此同时,技术调节无力尚保护国内市场和抵御低质量和非安全性商品进口的侵袭,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实验基地和工业认证中心网络,尚未实现与国际通用标准的统一。
为在经济优先行业开展活动的投资者建立了基本的激励机制:免征关税,给予国家实物赠予,实行土地税和财产税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适用于哈所有的法人,其中包括有外资成分的法人。2010年以来,哈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900亿美元,占2005年以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50%,其中,对非资源经济行业投资250亿美元。根据“营商”标准,2014年哈在“国际贸易”项中位居第186位,说明,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条件与国际标准尚有不小的差距。


二、创新发展。


    提高加工业的竞争力是与科技和创新的发展密不可分的。2010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哈踏上了向创新型经济转化的大规模工业化之路。此间,制定了全新的“科技法”和“国家支持工业创新活动法”等法律,确定了正在实行和新的涵盖从创新思想的提出到向生产转化整个创新链条的创新扶持机制,通过了“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跨行业规划”和“至2020年哈创新发展纲要”,对科技体制进行变革。通过改革,自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积极创新型企业的占比由4%增至7.6%,企业用于工业创新的投入增加了5倍,由610亿坚戈增至3260亿坚戈,创新产品的产值增加了4倍,由820亿坚戈增至3790亿坚戈。2012年对科技的投入翻了一番,达到470亿坚戈,占GDP的0.22%。实行新的融资机制:基础性、定向性和赠予性。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优先发展领域,按不同的学科建立了科技理事会,吸引科学家、企业代表和国外专家参加。通过提高技术园区、行业结构局、商业化中心和技术转让中心的活动效率,增强了创新基础设施的作用。最近5年来,在建立基础性创新体系的框架内,设立了9个商业化办公室,8个区域技术园区,4个行业结构局,2个技术转化中心,“阿拉套”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创新技术园区。2010年—2013年,国家财政共拨款120亿坚戈支持创新。创建了“巴拉萨特”和“哈萨克农业”科技创新公司。2003年—2009年,得到支持的创新项目有180个,而2010年—2012年400多个项目获得支持。通过以上努力,创新积极性由2009年的4%提高到2012年的7.6%,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了5.4倍,由310亿坚戈增加到1685亿坚戈。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创新”项中,哈上升了18位,位居第84位,在“工艺准备度”项中上升了25位,位居第57位。
尽管创新排名有所上升,但哈的下列指数仍比较低:研究所质量(102位),科学家和工程师(98位),最新工艺(88位),工业和高校的合作(79位),企业掌握工艺(78位),企业研发费用(77位)。与此同时,在发展创新和高科技生产方面,哈仍落后于其他国家。根据欧亚竞争力研究所的报告,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哈的创新体系按竞争力水平来说占第45位(50个国家)。虽然近几年来采取了诸多支持创新的措施,但主要问题依然是,科技与生产的相互关系;科技和管理权限不足;对创新的需求较低;创新环境相对不发达;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科研机构的规模不大和质量较低;从整体上来讲,创新体系各环节的相互关联度和形成创新环境等尚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目前,哈科学研究与生产相脱节,大部分研究成果难以推向市场,大大降低了对商业的吸引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哈在创新发展水平上排第84位。商业对工艺创新的要求稳定增长,但仍比较低。2012年,积极创新型企业在工业企业总数中的占比为7.6%,远低于德国(73%)、爱尔兰(61%)、比利时(58%)和捷克(41%)的水平。企业对科学研究开发的投入仅占GDP的0.3%,低于俄罗斯(1.4%),乌克兰(0.9%)和白俄罗斯(0.7%)。哈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除在数量指标上落后外,在创新的组织管理上也存在着不少结构性问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指标,在“最新科技工艺”和“企业掌握工艺水平”项中,哈分别排第88和78位。
上述问题综合体现在具有竞争力的创新非常之少,质的甄选和商业化体系不发达,对使用者缺乏税收、金融和技术方面的清晰和适宜的激励措施。为此,必须努力实行扶持创新者的新机制,优化其提供的程序,最大限度地增加对居民的信息涵盖面。为创造绝对的创新,需要改善基础科学的质量,提高大学的科研成分,从根本上完善科学和教育部的工作。


三、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


     截至2013年底,哈共有10个经济特区和10个工业园区,涵盖了化学和石化、冶金工业、信息通讯、纺织、物流和旅游等经济领域,国家对工业化主体在使用基础设施方面予以扶持,为535家企业建设和改建了生产设施,总额为960亿坚戈。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融资支持,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未能如期完成,在管理效率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2008年—2013年,哈工业中的就业人数增加了13.2%,超过100万人。在工业路线图框架内,加工业领域创造了67000个新的就业岗位,整体上弥补了工业在就业方面的不足。与此同时,国内和外资企业面临着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在全球竞争力指数的教育和科技项中,尽管总体向好,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初级教育覆盖”项中,哈位居第118位,在“组织科研的质量”项中,哈位居第108位,在“科学家和工程师”项中,哈位居第104位,在“校企科研开发合作”项中,哈位居第90位,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项中,哈位居第81位。哈高年级中学生在主要知识水平的大部分指标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如,在数学上占第49位(65个国家中),在阅读课文技能上占第63位(65个国家中),在精密科学知识上占第52位(65个国家中)。与发达国家的中等教育的不足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得以纠正的方式不同的是,哈高等教育质量也比较低,根据QS,THE和ARWU的排行榜,哈无一高校进入前200名。哈教育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的老化,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和管理人才等。从总体上来讲,哈目前的教育体制尚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教育成果的需要。


四、中小企业和促进竞争。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增加。2012年,中小企业产值占GDP的17.3%,截至2014年1月1日,积极开展活动的超过86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90万人。2010年—2012年,国家财政用于实施“至2020年商业路线图”计划的资金1336亿坚戈,87430名企业主得到扶持。建立了统一的商业基础设施,扩大了有劳动能力居民关于获得国家支持措施的机制和条件等信息的可能性。目前,哈境内共有17个企业家服务中心,在各州有14个流动和站式扶持中心。
根据世界银行就营商环境状况的评估,按10项营商指标,2012年在185个国家中,哈上升了7位,位居第49位,2013年进入营商环境大大得以改善的国家名单,在“企业注册”项中,哈由第55位上升到第25位,进一步简化了设立企业的程序,优化了破产程序。但是根据GCI WEF指数,哈在企业的竞争力项中位居第94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应商的数量和质量不高,创造价值链条的覆盖面不广,对国际分布渠道的监督不够等,营商环境的不发达对提高加工业的竞争力和集约化水平产生了消极影响。

五、工业发展可能出现的局面。


      哈工业的顺利发展取决于诸多各种类型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国际能源市场的行情和在区域大市场内的一体化程度。根据世界经济状况形成的国际能源市场行情,对哈能源企业的经营产生着巨大作用,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内需和居民的生活状况。在区域大市场内的一体化进程指的是,哈国内工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和进入市场的程度、跨行业集约式发展、在技术转让和创新发展上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机会、经济多元化发展前景等。


哈工业发展存在着四种可能性:


   1、“肥沃的土壤”。在拥有良好的国际能源市场行情和大区域市场国家的紧密一体化条件下产生的最为良好的局面。在此局面下,国家对加工业的扶持,连同形成的对资源行业的需求和经济同样依赖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行情的国家内需的增加,使得可大大提高工业生产的增速和扩大出口潜力。


    2、“资源性增长”。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行情良好,但区域大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情况下形成的局面。 在此局面下,只有依靠能源行业才能实现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加工业的增幅相对较低。国家必须聚力发展与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相关的行业和企业。


     3、“依靠工艺的增长”。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行情不佳但区域大市场一体化进程紧密的情况下实现的增长。主要途径是,发展非资源行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此局面下,工业的增速比前两个局面下的增长要低。、


     4、“经济下降”。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行情欠佳且缺乏必要的
区域大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产生的最不理想的局面。其结果是,缺少新技术的经济隔绝将降低国家的投资积极性降低。在此局面下,为避免工业生产出现下降,国家将通过实施反危机措施和有效分配资源等手段扮演重要的角色。
按照上述可能出现的局面,国家可根据行业发展的紧迫性调整优先方向。对哈来说,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肥沃的土壤”和“资源性增长”。哈政府正是根据“肥沃的土壤”的基本原则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六、有利、不利面,可能性和挑战。


   1、有利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和政局稳定;经营环境的改善和实施的改革;拥有实施工业政策的机制性体系。


   2、不利面。加工业的投资积极性较低;缺乏拥有所需技能水平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物流、电力和供水设施等);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和中小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加工业竞争水平不高;创新体系的竞争力较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和工业能耗较大;技术调节体系不发达;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荷兰病”、“中等收入陷阱”和就业问题);经济中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3、可能性。关税同盟市场,中国、中亚和波罗的海国家市场;能源行业对技术装备、专业服务和创新的需求;可在加工业推行现代化的生产和技术工艺;国家、准国家和自然资源开采者采购量的增加。


   4、挑战。全球和区域性危机对哈经济和工业发展的不良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行情的变化;关税同盟国家企业的进入进一步加剧了哈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七、甄选优先行业。


   为逐渐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摆脱对资源性商品和外部市场的巨大依赖,哈实施了“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并确定了加工业优先发展方向和行业。开采业对设备、配件及其材料的需求,与俄罗斯边境地区,俄罗斯其它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中国西部地区,中亚和中国其它地区,阿塞拜疆、伊朗和外高加索其它国家等五个层次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等,为哈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甄选优先行业时依据的标准是:“行业的吸引力”,包括国内和区域大市场的需求及其增长前景,行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关联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哈萨克斯坦竞争力”,包括现有生产状况和行业产品的生产。
经过分析研究,形成了两类加工业行业,基础性的和市场导向性的,同时甄选出了优先发展的具体商品种类。基础性行业是指生产资源、能耗较高和大吨位产品的行业,市场导向性行业则是面向国内和区域大市场需求的行业。需要支持的第一、二类优先行业是:黑色冶金业,有色冶金业,石油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学,农业化学,工业用化学制品的生产,汽车运输工具、配件和发动机的生产,电力机械设备的生产,农用技术的生产,铁路技术装备的生产,矿山开采业机械设备的生产,石油开采和加工机械设备的生产,建筑材料的生产。第三类为创新行业,主要是专利,航天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工程,未来能源的开发等。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