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中亚一体化与中亚经济合作
1、中亚一体化的产生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的影响因素相较于世界上其他地区要更加复杂,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各种障碍。中亚区域合作所面临的复杂因素:一是因为各种大国怀着不同的战略意图在中亚角逐竞技,从而使得区内国家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二是区内国家本身面临着各种政治经济上的问题。此外,本地区内还有更为复杂的民族、宗教、文化、地缘政治、安全等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合起来,使中亚地区面临着紧迫的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环境问题。
早在苏联后期、独立之前, 中亚五国就开始加强联系。1990年五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聚会,签署了《经济、科技和文化合作协议》,这次聚会开启了五国合作的先河;1991年12月初,在俄乌白三个斯拉夫共和国宣布成立独联体后,中亚五国首脑紧急会晤,达成五国以创始国身份加入独联体的共识,五国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加强彼此之间的政治经济等关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也夫指出:“同中亚国家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是由共同的边界,业已形成的经济联系,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及历史文化民族的共同性决定的”。
独立后经济形势的恶化,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长期以来有着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乌天然气输出受阻,哈吉部分地区的经济、居民生活受到影响;而哈低价粮食是吉乌等国食品供应不可缺少的保证,此外中亚交通网也把五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苏联解体使中亚国家经济陷入危机,各国感到只有恢复原有经济联系,才能减轻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压力,稳定各国生产,巩固新生政权。
2、中亚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中亚国家一体化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91—1993年是中亚五国合作雏形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是重新确定双边关系,在国际上往往通过“集体”的面目出现,如同时参加一些国际组织,集体参与国际活动等。1991年初,乌总统卡里莫夫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与吉领导人签署了两个共和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条约;1993年7月,哈乌两国总统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开始讨论中亚地区一体化问题,并签署哈乌两国1994—2000年经济一体化协议等。
中亚五国独立后,为克服经济危机,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1993年五国一致同意建立多部门跨国委员会,如粮食和石油委员会、棉花委员会、天然气委员会等,然而刚刚独立的各国为千头万绪的国内问题所困扰,塔又发生了内战,结果各委员会皆无具体行动,形同虚设。但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加上各国经济的现实使中亚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中亚地区必须走一体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之路。
(2)1994—1997年是中亚国家合作拓展阶段
哈乌吉成立了中亚联盟,塔吉克斯坦谋求加入,期间五国双边合作继续发展。1997年6月,乌总统首次正式访问哈,双方签署了两国在投资保护、贸易自由、铁路运输等领域的十余项合作文件。1998年以后,中亚国家间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1998年3月,塔吉克斯坦加入中亚联盟,之后不久哈吉乌塔四国建立了“中亚经济共同体”。1998年1月,在土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中亚五国首脑非正式会晤,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强调加强彼此友好合作的基本原则,中亚五国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
中亚国家原来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等国还同在一个经济区。这些国家在能源、水利、粮食、果蔬、日用消费品等方面互通有无,交通运输和石油天然气属于同一个网络,因此经济关系相当密切。
中亚国家将发展彼此经济关系的方向定位于一体化。各国独立前夕曾签署过《经济、科技与文化合作协议》等文件,对实行经济一体化做过尝试。中亚国家独立后于1993年建立了多部门跨国委员会,但也是无果而终。1994年1月,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率先建立统一经济空间。两国商定在商品、劳务、资本、劳动力等方面可以自由流动,同时还要协调信贷、核算、税收、价格、关税和外汇等方面政策。
(3)统一经济空间形成阶段
1994年哈、乌、吉三国签定的《建立中亚统一经济空间条约》规定,参加国在商品、劳务、资本、劳动力等方面可以自由流动。同时还可以协调信贷、核算、价格、税收、关税、外汇等方面政策;1995年2月,哈吉乌三国首脑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达成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和巩固新建立共同经济合作区的协议;1996年三国一体化全面付诸实施。哈萨克斯坦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积极谋求中亚领袖地位,已经成为中亚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1998年3月,塔也正式加入该条约;同年7月17日,中亚统一经济空间更名为中亚经济共同体,并组建了四国元首委员会、总理委员会及常设机构——执行委员会,设立了中亚合作与发展银行。从机构设置上,中亚经济共同体已逐步完善起来。2002年2月28日,中亚经济共同体改名为中亚合作组织,该组织建立了国家协调委员会,以此作为协调机制。
(4)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产生
2000年10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阿斯塔纳签署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其目标是全面实现自由贸易制度,保障资本自由流动,建立共同金融市场,制订统一商品和服务贸易规则和市场准入规则,形成共同运输服务市场和统一运输体系,建立共同能源市场、共同劳动市场、统一教育和法律空间等。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标志着经济一体化从自由贸易区通过关税同盟向共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根据俄罗斯总统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倡议2006年1月设立了欧亚开发银行,2009年,又成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反危机基金,以共同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欧亚经济共同体法院也已经从2012年1月开始运转。为进一步深化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
2011年10月18日,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亚美尼亚等国(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之外)共计8个独联体成员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签署了新的独联体国家自由贸易区协议,以取代1994年的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议。
该条约的签署将消除中亚三国与其它独联体国家的诸多贸易壁垒,缔约各国商定未来将取消大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使中亚三国与其他独联体国家在发展相互经贸关系上迈出实质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