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中亚战略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 国立莫斯科大学副教授 王晓伟
摘 要:中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一度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公元16世纪以后,中亚随古代“丝绸之路”的没落而一度衰落,直到近几十年来才随着欧亚大陆的重新连接而迎来发展繁荣的历史新机遇。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总体战略规划的提出,中亚地区对于我国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国应在准确、全面把脉中亚地区的内外新形势的基础上,综合权衡、统筹兼顾,设计好我们的中亚战略。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以其为核心的欧亚大陆腹地曾被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称为“世界岛”和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1],也被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称为大陆性霸权崛起的必争之地[2]。中亚处在东西交通和商路必经之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3],近几百年来,中亚地区历经了荣衰浮沉,地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中亚再次迎来了发展繁荣的历史新机遇。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总体战略规划的提出,中亚地区对于我国的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我们应准确把握当前中亚地区的内外形势,与时俱进,因时制宜,打造科学合理的中亚战略。
一、由盛转衰到重启繁荣进程
(一)随古代“丝绸之路”的没落而一度衰落
中亚借助曾古代“丝绸之路”这一贸易通道网络深度地融入到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浪潮中。然而,公元16世纪初,比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能更廉价地在欧亚大陆之间运送货物的航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4],加之中亚地区的政治动荡,中亚开始从全球经济的中心滑向边缘。尽管中世纪时期中亚曾一度繁荣,但从16世纪初期开始,随贸易的衰竭,该地区逐渐陷入发展停滞,并且还被阻隔在世界技术和知识革命之外。
在苏联时代的大部分时期,中亚仍然处于停滞和落后的状态,它被莫斯科视为自然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工业、核材料和人工废气的排放地。苏联自给自足发展方式的盛行加剧了中亚地区的分离,中亚作为世界上对外联系少、整合程度低的地区,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衰落。
(二)近年来中亚迎来繁荣发展新机遇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随着新贸易关系的出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中、俄、印等经济体日益融入全球经济,欧亚大陆已经开始缓慢地进行重新连接。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及全世界经济活力的中心都在加速向东方转移。这种转变的影响是潜在而巨大,为中亚迎来了繁荣复兴的历史机遇,中亚有机会再次开启繁荣复兴的历史新进程。
首先,欧亚大陆的重新连接将使中亚受益匪浅。随着欧亚大陆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欧亚大陆的重新连接和参与全球化进程意味着中亚国家将为摆脱过去五个世纪的闭关锁国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俄、印、伊朗、土耳其和欧盟等经济体的推动下,欧亚大陆国际走廊的出现将为中亚提供可持续的全球市场。另外,外国政府和开发银行也为中亚新基础设施的修建提供融资,如公路、铁路、能源管道和电网,这些基础设施将中亚与全球市场连接起来,并能通过合作促进体制性的“软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中亚与外部主要大国和中亚各国加强经济贸易联系和项目合作搭建了平台。
其次,中亚国家间的贸易日趋加强。当今,中亚开始实行以增强区域贸易关系和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增长模式。2005-2013年,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中亚贸易伙伴的贸易额翻了两番多,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增加了两倍多,塔吉克斯坦增加了近一倍。中亚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两国间的贸易增长尤为显著,2013年两国贸易额达2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5倍。[5]中亚国家通过非正式的物流网络紧密相连,这种区域范围内的非正式联系为资本和货物的跨境流动提供了便利,也避免了国家间实行的严苛的监管和其他控制措施。
(三)发展机遇中蕴含挑战
为抓住机遇、实现繁荣复兴,中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机遇中蕴含着挑战。首先,中亚建设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推进。1991年苏联解体时,包括公路、铁路和能源管道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亚的基础设施,都通向北部的俄罗斯。虽然,中亚最近几年在这方面有所进展,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之间的新铁路线已全线开通[6],连接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在过去五年已经开建,但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欧亚大陆经济贸易交通枢纽的作用仍是当务之急。其次,有关促进贸易和过境运输的制度性规范等“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建设桥梁、公路、铁路和天然气管道等硬性基础设施必不可少,但如果缺乏与之配套的“软基础设施”,尤其是关于促进贸易和运输的法律、监管框架和协议不够现代化或效率低下的话,这些基础设施的价值将是有限的。中亚国家的官僚作风和腐败泛滥等比较严重,繁琐的文书手续和腐败的边防守卫使得卡车和火车车厢停留国际边界的现象屡见不鲜,效率低下使商品的到达时间和运输费用不可预知,使得货主不愿冒此风险使用这种运输方式。能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考验着中亚各国的发展战略和政治勇气。第三,需要有效平衡美俄的大国博弈。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中亚战略对安全形势的关注一直占主导地位,随着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的到来,美国正在重塑对中亚的策略,今后将更加注重与中亚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同时兼顾安全领域;同时,俄罗斯一如既往地将中亚视为自己的“后院”,不失时机地试图在中亚推行经济和政治上的整合,中亚各国为维持自身的稳定与繁荣也都需要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安全和政治关系。美俄在中亚的博弈也将对中亚地区实现繁荣稳定带来考验。
二、“丝路带”背景下我国的中亚战略浅析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并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7]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规划下,中亚可望成为中国新国际主义原则实施的首要地区以及探索新大陆主义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前期成果的展示区,[8]中亚地区对于我国的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
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既反应积极,又心态复杂,一方面在官方层面、外交领域积极回应与对接,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另一方面,中亚国家又在一定程度上担心对中国形成经济依赖,对我国将来会否过多干涉中亚政治与安全事务心有忌惮。此外,俄、美等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中亚政策也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推进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当前的中亚战略应在科学全面评估中亚地区的内外挑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以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为重点,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同时推进,另外还要适当兼顾俄罗斯、中亚各国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在塑造中亚战略方面上应做好一下几点:
一是做好战略设计。应从整体观、全局观的视角出发,加强对中亚地区的研究力度,制定较为具体、明确的中亚战略,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做好中层和底层设计,充分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二是将经济贸易领域作为重中之重。我国拥有中亚国家想从中获益的一些比较优势,包括创新文化、技术和管理等等,几乎所有的中亚国家希望中国在直接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国应继续将经济领域的战略设计放在首位。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贸领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互补性很强, 活跃的商品交易和服务贸易将使双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从而带动各国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发展,提高就业水平。
三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与中亚的务实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为中亚带来包括基础设施和其他投资在内的大量资源,为提出新合作倡议创造了机会,中国可与中亚在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四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制度化、组织化。中国与中亚地区相互接壤、安全相依,“三股势力”是中国与中亚各国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我国应充分发挥上合组织的平台作用,与中亚各国开展密切的地区安全合作。同时,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合作型的地区结构要建立在有效的制度之上,这是因为“地区制度既能够规制国家的行为,促进一体化的发展,也可以构建国家的利益与认同,推动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地区组织或非正式的规范与机制形式表现出来的地区制度,是地区层面上各种互动、国家行为取得合法性,地区利益与认同形成或调整的主要场所或来源,国家与社会也主要是借此将它们想象为地区的组成部分”[9]。
五是注重与中亚的访问交流。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访问中亚,与中亚国家领导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达成了高度互信,不仅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也结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为我国进一步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国与中亚国家在全面推进双边或多边关系、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今后,加强与中亚全方位、多层次的访问交流对于增强双边和多边关系、不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有裨益。除了保持一定频率的高端互访外,各层次政府机构间互访、商贸及学术领域的访问交流也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