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三大炼厂改造分析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国家中拥有石油资源最多的国家,也是我国在石油领域贯彻“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国家之一。石油天然气行业是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被视为哈萨克斯坦经济稳定的基石和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哈国内成品油需求以年均6%-7%的速度增长,而炼油企业的加工能力未能同步增长,造成哈国成品油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高质量的轻质成品油多依靠进口来弥补。为满足国内油品需求,摆脱进口依赖,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哈政府制定了多部纲领性文件和战略发展规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提高哈国的成品油供应能力。其中,对三大炼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被提高到国家优先发展方向之一,也被列为哈国油气工业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
哈萨克斯坦虽然是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国内炼油企业存在油源短缺带来的开工率低、工艺落后造成的加工深度不足等问题,石油产品特别是以轻质成品油为代表的高端油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根据《2011-2015年哈萨克斯坦油气部战略规划》中公布的数据,2011年,哈全国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均存在较大缺口,缺口量分别为80万吨、25万吨和20万吨。同时,哈国产成品油还存在质量较低不符合环保要求等问题。为满足国内需求,哈萨克斯坦严重依赖高辛烷值汽油和航空燃料的进口,国内市场需求的大部分靠进口来满足。例如,2009年高辛烷值汽油进口占国内消费量的38.1%,2011年为30%。2011年,哈萨克斯坦不得不从俄罗斯进口约160万吨轻质成品油。
为了解决国内成品油短缺问题、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哈政府颁布了多部纲领性文件,提出对哈国内炼厂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计划和目标。此外,哈政府还密集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从生产、流通、消费、进口及出口各个环节着手,对成品油实施严格的监管。例如,采用国内成品油市场配额、限价和限制经销商等手段实施价格调控和监督;开征成品油出口关税、出口收益税;实施轻质成品油出口禁令等。
在哈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a-zMunayGas)的主导下,从2010年起哈国三大炼油厂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哈国三大炼油厂概况
阿特劳炼油厂、奇姆肯特炼油厂和巴甫洛达尔石化厂三大炼油企业代表了哈国的炼油行业,其经营活动对哈国经济和满足消费者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哈萨克斯坦炼油厂的原油加工总量在2001-2010年期间增加了近80%,达到1370万吨(见图5)。阿特劳炼油厂和奇姆肯特炼油厂2010年原油加工量与2001年比分别提高了97%和35.6%,巴甫洛达尔石化厂则增长了两倍以上。
一、阿特劳炼油厂
这是哈萨克斯坦历史最悠久的炼油厂,于1943年开始建设,1945年建成投产,最初年设计加工能力为80万吨,油源是恩巴油田(位于阿克纠宾州)的低含硫原油和来自巴库的馏分油,主要生产航空和车用汽油以及各种机动车和锅炉燃料。目前,阿特劳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可生产符合欧Ⅱ标准的车用汽油,在所生产的汽油总量中高辛烷值汽油的比重从改造前的7%提升到38%;还可生产符合欧Ⅲ、欧Ⅳ标准的柴油。此外,该炼油厂还具备年生产20万吨加氢精制航空煤油(国家标准,TC-1级)的加工能力。 2011年,阿特劳炼油厂实际加工原油447万吨。
二、奇姆肯特炼油厂
该厂于1985年建成投产,是三大炼油厂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坐落于哈国人口最稠密的南部地区的大型炼油厂。炼油厂设计年加工能力为600万吨,目前拥有联合装置(常压蒸馏、催化重整、加氢柴油、煤油加氢精制、气体分馏)、真空蒸馏装置、减黏裂化装置等。
奇姆肯特炼油厂主要加工哈国库姆科尔油田的原油(占炼油厂油源的80%)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油田的原油(占炼油厂油源的20%)。生产的成品油包括An80、92、96标号的汽油,以及柴油、航空煤油、重油、液化气、减压柴油等。2011年,奇姆肯特炼油厂实际加工原
油460万吨。
三、巴甫洛达尔石化厂
该厂于1971年开始建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石油加工厂,也是唯一一座完全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原油作为加工油源而建设的炼油厂。
巴甫洛达尔炼油厂设计加工能力为750万吨,2011年实际加工原油465万吨。生产的石油产品包括An80、92、95、98标号的汽油,以及柴油、喷气发动机燃料、液化气、重油、硫磺、石油焦等,产品质量符合欧Ⅱ标准。
目前,哈三大炼油厂已普遍老化,即使是最“年轻”的奇姆肯特炼油厂也已运营近30年,加工效率、能力以及产品质量均显著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国内外油源供应缺乏保障,哈国三大炼油厂加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常年处于开工率不足的状态。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导致加工深度不足、高质量的轻质成品油收率低,但因缺乏投资三大炼油厂均面临改造困难。
现代化改造总体规划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2007年12月29日,哈政府批准通过《哈萨克斯坦境内机动车有害物质(污染物)排放要求技术细则》,规定分阶段调整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同步提高燃油质量技术指标。
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燃油产品提出了时间要求和改造目标。但实际上,由于炼油厂改造滞后,无法按时间表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燃油,第一阶段计划未能如期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欧2标准在2009年7月15日开始执行,比原计划推迟了半年,而机动车燃料欧2标准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料欧3标准更是一推再推,考虑到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炼油企业的改造进度,一直推迟到2013年1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才开始执行,分别比原计划晚了二年和三年。
2010年3月19日,哈萨克斯坦颁布第958号总统令,审批通过《2010-2014年国家加速工业创新发展规划》。该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多元化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均衡地增长。文件中将保障国内市场成品油需要列入哈油气部面临的三大任务之一,并提出三大炼油厂现代化改造的具体方向和指标,即确保2014年三大炼油厂原油总加工量提高至1500万吨,原油加工深度增加到87%-90%,国产成品油质量达到欧4、欧5标准。此外,《规划》还提出在阿特劳炼油厂新建石化项目,生产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自2014年起芳烃产品中苯的年产量达到13.3万吨/年,二甲苯产量达到49.6万吨;自2015年起,基础石化产品中聚乙烯年产量达到80万吨/年,聚丙烯产量达到50万吨/年。负责执行炼油厂改造工作的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表示,实施《2010-2014年国家加速工业创新发展规划》,优先落实炼油厂改造项目对改变目前石油炼化行业现状至关重要。在现代化改造期间,炼油厂不会停工,每个炼油厂都将按照计划定期维修,不会影响炼油量。三大炼油厂计划于2015年底前陆续完成改造,总投资约40亿美元,总加工能力将达到1750万吨。到2022年计划将三大炼油厂年加工量提高至2100万吨,石油制品加工深度达到90%,汽油质量达到欧-4和欧-5标准。炼油厂现代化改造完成之后,能够全面满足国内市场对于高品质石油产品的需求,全部高辛烷值汽油和部分航空燃料将实现自给自足,摆脱对进口的依赖,从而保障哈国内油品生产和消费的供需平衡,确保能源安全。
现代化改造项目进展情况
一、阿特劳炼油厂现代化改造
阿特劳炼油厂现代化改造总投资27.2亿美元,已被列入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开发银行50亿美元贷款协议框架内重点支持项目。炼油厂改造包括两个建设项目,分别为芳烃联合装置项目和石油深加工生产装置项目。
1. 芳烃联合生产装置项目
“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芳烃联合生产装置项目”是哈萨克斯坦政府2010-2014年工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哈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原油加工深度,加大哈国国内化工市场的自给率而实施的关键项目。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EG)于2009年10月29日与阿特劳炼油厂正式签署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芳烃联合生产装置项目(以下简称“芳烃项目”)EPC总承包合同;2010年9月4日在阿特劳炼油厂正式举行了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芳烃项目奠基仪式;2010年10月1日项目正式启动。芳烃项目合同额10.4亿美元,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合同金额85%的融资,2009年12月12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开发银行正式签署阿特劳炼油厂项目的贷款子协议,贷款期限13年。
芳烃项目工作内容包括一套100万吨CCR、一套50万吨PX和52个配套系统单元。按照FEED的划分,50余个单元分别隶属Phase1(含CCR)和Phase2(含PX)两个阶段,一并由SEG直属的洛阳工程公司以单点责任方式负责项目执行。当地分包商KSS公司主要负责Phase1所属单元的材料采购、施工工作及所属系统单元的设备采购工作,SEG直属的第十建设公司负责Phase2所属单元的施工工作。该项目工艺包设计由法国专利商Axens、德国伍德(Uhde)公司提供。基础设计由俄罗斯鄂木斯克化工设计院完成。芳烃项目建成后将使阿特劳炼油厂生产的汽、柴油质量达到欧-4标准。目前,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预计2014年完工。
2. 石油深加工联合生产装置项目
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联合装置建设项目是哈萨克斯坦政府2010-2014年工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哈国政府为了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在石油加工量增加的情况下,增加石油加工深度,增加高辛烷值汽油、柴油、航空燃料的产量,并使发动机燃料符合欧-5标准的要求。该项目符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战略优先发展方向。该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通过新建装置及现有装置的改造提高阿特劳炼油厂的原油加工深度。项目包括新建243万吨/年催化裂化等联合装置及其相配套的公用工程、厂外设施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石油加工深度,增加高辛烷值汽油及柴油、航空燃料的产量,并使汽油符合欧-5标准的要求。项目共包括60个单元,其中工艺装置(含改造)13个单元,系统及配套47个单元。工艺装置中1个单元和系统及配套中的25个单元由KSS承担。项目合同金额16.8亿美元。
项目专利商:法国爱克森公司(AXENS),美国UOP公司,美国的福斯特惠勒(FOSTER WHEELER)公司FEED基础设计商:俄罗斯鄂木斯克(ONHP)设计院项目EPCC承包方: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EG)、日本丸红株式会社(MC)和哈萨克斯坦建设服务公司(KSS)组成的联合体。SEG作为联合体的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本项目于2012年12月20日开工,工期41个月。目前,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预计2016年完工。
二、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
奇姆肯特炼油厂和其他二个炼油厂相比较新,自2005年被中方收购以来,PK石油公司每年都, 投入改造资金,更新设备,完善工艺。其中,改造后的重油真空蒸馏装置投产后,不仅提高了轻质油品产量,还使炼油厂具备了生产新的石油产品——减压柴油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奇姆肯特炼油厂制定了新一轮的现代化改造计划,改造项目可研报告已由意大利德西尼布公司(TechnipItaly)完成,并通过哈国政府相关部门审批。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德西尼布公司被选定为奇姆肯特炼油厂改造项目设计,即预算文件编制的总承包商。
奇姆肯特炼油厂改造项目包括完成催化裂化联合装置建设,新建催化重整、异构装置,氢生产装置,硫生产装置,改造柴油、航空燃料加氢装置等。项目改造总投资约10亿美元,计划于2015年竣工。
三、巴甫洛达尔石化厂改造项目
巴甫洛达尔石化厂现代化改造项目于2012年启动,将耗资18.9亿美元,设计-预算文件编制由意大利埃尼公司完成。根据改造计划,炼油厂计划新建6套炼油设施、一套不间断催化剂(CCR)回收重整(一种提炼高级石油和其他贵重石油产品的方法)设施以及一个通用汽油分馏加氢精制设施。届时,原油加工深度可达90%,柴油、汽油、煤油、沥青和硫磺年产量将分别增加75.9万吨、155.4万吨、12.9万吨、8.9万吨和4.1万吨。改造后的巴甫洛达尔石化厂原油加工能力将恢复到750万吨/年,石油加工深度将提高到90%,轻质石油产品产量增加,生产的机动车燃料质量达到欧4、欧5标准。项目改造计划于2015年竣工。
炼油厂改造前景展望及中国企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