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该如何创造与运用知识产权
探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对推动中国社会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至关重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探讨如何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以及和虚拟经济手段结合,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很有必要。针对社会关注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特点的异同比较,大致涉及中亚地区、中欧地区、俄罗斯及独联体地区、东南亚等地区,讨论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运用对逐步形成命运共同体和互利共赢机制非常重要。
中亚地区相关贸易问题
近年来,在中亚贸易中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增多,与中国和该地区对知识产权建设的区别有关:一是该地区的商标专利注册法,是要求申请注册的15天内,必须自己到在司法部门正式规定的刊物上刊登,才算生效;而不是像中国由国家公开刊登,没有异议后生效。这个差别在实际投资贸易活动中,差别十分巨大。很多企业根据国内习惯,以为申请注册无碍就万事大吉,却忽略了知识产权的区域性原则。二是这一地区知识产权的类别很宽泛。比如分为工业、农业和商业专利商标等,与中国知识产权按照国际规则细化分类,实际形成不同保护范围的较大差别。还有这一地区规定不能使用领导人和官方机构的句子和单词形成知识产权,也规定不能违背当地的道德文化规范等,看似细节,实则重要。区域性原则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知识产权服务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三是时间性原则也要注意。知识产权建设初期的国家,其相关规定的实效变化较快。另外,不能笼统地把中亚地区的知识产权等同于其他伊斯兰国家(如沙特、土耳其等受西方国家文化影响较大国家)的知识产权规则。因为和其他法律一样,知识产权规则是在地域原则上,由具体国家行使发布和执行权利。
对中欧地区的分析
首先要知道欧盟各国彼此之间就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德国知识产权法系和英国法律体系交互影响该地区不同国家的现状造成的;与东西欧近代历史和社会生产方式变迁也有关,知识产权规定状况与生产关系状况联系密切。二是他们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历史悠久,尽管这些国家之间的法律区别会造成彼此纠纷,但对欧盟以外国家的投资贸易行为,却形成了一致的区域性原则。比如共同达成的进口保护体系;把海关保护演变成知识产权进出境保护等措施。三是应该进一步重视中欧贸易实际数量,要把通过中国香港转口对欧盟贸易的习惯因素考虑进去,有些国内企业对欧美贸易知识产权问题不甚了解,甚至有恐惧心理;委托转口贸易由传统成习惯,因此加强知识产权运用的教育和服务,可提升国内企业实际效益。
东南亚地区知识产权的复杂性
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与美国、日本等知识产权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有关:一是如何利用中国既有祖国大陆知识产权体系,也有台湾、香港、澳门的知识产权体系;而且这三个地区的知识产权,因受英国知识产权、日本特许制和葡萄牙工业产权体系影响程度不同,彼此各有差异。尤其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产品升级过程中,如何提升知识产权含量附加值,很值得研究。二是知识产权的区域性原则需要中国统一的对外形象,这既是民族大业,也是利于在该地区投资贸易活动和谐互利。制造业的知识产权含量,既包括创新的技术和功能含量,也包括品牌和商标推动的流通信誉含量;两岸同胞知识产权和智慧产权的一致性部分,需要积极挖掘与合作运用。三是重视马来西亚的知识产权状况。马来西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包括专利、商标、工业设计、版权、地理标识以及集成电路版图,与中国比较接近,又都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和《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签约国。
俄罗斯及独联体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
俄罗斯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体系很有特色,包括在知识产权创造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中国科技部曾经提出的“萃智理论”推动创造方法,与前苏联海军部专利专家GenriehAlt-shuller创立的TRIZ方法有关;在研究中发现,诸如“专利孔”逻辑分析,推动发现应该出现而没有出现的技术研究方法十分有意义。美国和俄罗斯都十分重视把知识产权作为桥梁推动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互相转化。比如专利权项中的特征部分所体现的核心技术,常常可沿不同方向运用延展,形成军民技术共用。其次,2011年12月俄罗斯实施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立法变革,是为确保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适当和正当裁决;2013年2月成立至今尚未开始审理案件。2014年11月中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北京成立,主要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最后,从经济角度看,也要重视俄罗斯联合独联体和东欧11国形成的合作协议,共同和同步签署国际公约状况,这实际是施行“区域用尽原则”,在经济交往中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需要关注内在联系
中国人讲究“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投资贸易领域,公平、公正是相互的,依照对五部知识产权法系综合理解,应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内在的整体性。
从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中,密切关注“中国话语权”建设。中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品质,都是中华民族话语权的基石和基础。既历久弥新又兼收并畜、中西合璧又古今贯通。很容易形成符合著作权三性原则:即独创性、可传播性与合法性的基础要件,我们完全有理由充满自信,从思想和价值观上铸造“中国话语权”形成“中国和谐思想”、“中国美好梦想”和“中国睦邻主张”。
从中国不同形式的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方面)中,推进“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可以说中国30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基础,在推进专利权这一重大国民产权资源方面成效明显,把这样的国民产权资源,通过有效的科技转化和军民融合等工作,结合在具体的项目工程和科研、开发、生产和市场反馈的再开发之中。把握专利权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三性原则,重视组合创新和再创新,同时也要注意地域性和时效性原则,注意质量标准和商品标准与知识产权一致的系统化建设,加强项目与资本有序融合。进一步突出“中国成就”、“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市场实用和效用建设。
从中国不同层次的商标权(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建设中,扶植和推进“中国好产品形象建设”。中国商标权法所坚持的国际准则不容置疑。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特别要重视知识产权是有机整体的市场信誉支撑力度,因为商标价值和其中的技术专利产权程度、文化传播力度都密不可分,美国把专利商标局一体建设,是有其竞争优势的。
知识产权不仅包括专利,也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因此,加强国家知识产权整体性建设,在运用过程中逐步规范和统一,不仅有利于推动各阶层劳动者从创意、创作、创举的创新到创造、创优、创业的人民劳动利益建设,也关乎增强文化认同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加强和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方法的培养引导,才能增强中国内需和“走出去”产品的知识产权增殖含量,也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升融通国际资本和当地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