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俄关系把把脉
4月28日至29日,应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来华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外长会议,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10多天前,拉夫罗夫和王毅刚刚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印外长第十四次会晤中见了面。当时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有力地支持了中方处理有关海上问题的一贯立场。
今年正值《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俄两国高层的互访活动还将密集开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和发展中俄关系,正是众多学者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近期,在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举行的中俄关系研讨会上,本报就中俄关系及俄罗斯问题采访多位专家,请他们阐述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在此供读者参考。
【受访专家】
王宪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研究员
刘华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
钱文荣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玉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
本报特约撰稿 马秀秀 发自北京
王宪举:应当更多强调中俄共同点
当前,俄罗斯外交呈现四重特点:
第一是要求一定程度改变国际秩序。普京认为,冷战已经结束,但它并未以“和平”的方式告终。关于遵守既有原则,或关于创建新规则、新标准,并无明确而透明的协议。正如他所说,“我们迫切需要负责任的大国达成新的全球共识”,“以便它们能相互补充,谁也无法人为地使它们彼此冲突,相互对立”。从2014年3月应对乌克兰危机、实现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到2015年9月处理叙利亚危机、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组织等行动,俄罗斯正是这样做的。俄罗斯要改变目前的国际秩序,要建立俄作为“其中一极”的多极世界的国际秩序。
第二是在改变国际秩序的努力中越来越重视军事力量的作用。2012年初,普京宣布了国防现代化计划,其中包括庞大的武器装备计划:十年间花费约7700亿美元,到2020年,现代化装备将占俄军装备的70%。近年来,俄军的军事演习大幅增加,近两年在乌克兰和叙利亚还实施了重大军事行动。普京坦言,“军事胜利虽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能够为政治进程创造条件”。此外,美俄在战略核武器领域的竞争也有加剧迹象。
第三个特点是谋求建立以俄为首的反西方阵营。针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俄罗斯为了打破国际孤立,积极谋求加强自己的伙伴阵营。在经济上,在俄白哈关税联盟基础上建立了欧亚经济联盟。2005年7月俄罗斯在乌法主办了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双峰会”。俄罗斯有人主张把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为非西方国家集团。
第四,俄罗斯仍愿意与美国和欧盟改善关系。2016年1月,普京对德国《图片报》发表谈话时说,“俄罗斯任何时候都愿意重新参加八国峰会”。但是,改善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西方手中。
在中俄关系之中,由于历史、现实、文化、思维方式等各种原因,双方存在一些分歧不足为奇。双方对待国际秩序的立场和态度有异同,应当更多强调共同点。例如,中国也认为现行国际秩序需要改革和完善,中国同样反对霸权主义行径,特别是反对绕过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方面的军事行动。对中俄来说,2016年在经贸合作方面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强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合作,推动“一带”与“一盟”的合作进程,朝着逐步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自由贸易区而努力。
刘华芹:中俄经贸合作进入深度调整
2015中俄经贸合作的情况在预料之中,现有成果来之不易:在这一年,中俄贸易下降了28.6%,由于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对外贸易下滑,必然在对华方面也有影响。之所以说“来之不易”,是因为中国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仍能实现680亿美元的贸易额,是很不容易的。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俄双方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中国商务部和经济发展部签订促进双边贸易的谅解备忘录,提出扩大市场准入,支持俄在华设立俄罗斯贸易中心,推动跨境电商,扩大服务贸易,打造中俄博览会等等一系列措施。去年贸易额虽然下降了两百多亿,但贸易质量是近年来最高的。俄中贸易占去年俄罗斯贸易的12%,根据惯例,如果双边贸易在一国中占13%,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已经对另一个国家形成“经济依存”了。可以说,俄中经济联系已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从结构来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单一原油产品占了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61%,这是俄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进口来说,中国占俄罗斯进口份额的19%,这在国际上是非常高的水平,体现了中俄贸易很强的互补性。从俄海关统计,去年俄中贸易额下降了28%,但俄总体贸易下降了33%。这意味着俄中贸易是拉动俄经济增长的亮点。这是目前产业结构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下,中俄贸易已经比较高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果进一步提升,会遇到诸多困难:中俄之间没有更优惠的贸易安排;双向投资规模有限;这些都导致中国和俄罗斯贸易很难达到中韩贸易水平。例如,2014年中国对韩国投资约6亿美元,对俄罗斯投资亦为6亿美元;同年,韩国对华投资是40亿美元,而俄罗斯对华投资为2000万人民币。没有双向投资的话,要拉动贸易是很困难的。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俄罗斯进入低油价“新常态”,中俄贸易也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从战略合作转向全面合作。领域上从单一的能源领域转向服务贸易,如旅游、教育和运输等等。合作机制则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调节为主。政府主导优势在于垄断性行业,一旦超出这一领域,政府很难推动。非资源领域的合作则一定要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所以必须实现机制的调整,否则未来难以有深层次的发展。
由于俄罗斯经济处在调整阶段,中国经济也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因此双边贸易短期内暂时不会有高速发展。借助这个机会,政府应搭建平台,进行若干调整:第一,要把以前签订的协议扎扎实实地落实。第二,进行部分技术性调整。俄罗斯自身资本市场发达,中俄之间应当建立规范的、标准的资本运行体系,并推动金融领域机制创新。第三,促进新的贸易方式发展,在地方合作中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慢慢走向市场运作方向。在调整中,还要保持稳定的心态。
陈玉荣:理解俄罗斯的大国情结和心态
普京执政至今已有16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亦有15年时间。在这十几年间,中俄关系发展不断递进。特别是近几年两国关系处于深层次、高水平阶段。今天中俄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是各自的战略定位决定的。因为,中国的战略任务就是实现“两个百年”梦想,为此,我们需要对内深化经济改革,对外稳定外交环境,不至于使外部因素破坏内部经济建设;俄罗斯也是想复兴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大国话语权,特别是巩固它在独联体地区的地位。由此来看,中俄关系是相互借重两国共同利益的,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两国分歧。
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后被西方孤立的困境,再加上经济衰退困境,客观上推动了中俄关系快速发展。所以,目前的局势是中国推动两国关系深化的一个机遇。如何利用这个机遇?在安全层面,可让俄罗斯更多地侧重于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把握话语权方面,中俄可以继续发挥两国战略协作优势,加强地区安全和有利于双边的内部规则的制定;此外,把握两国在人文领域的合作。
以前,俄罗斯媒体中有文章提及“中国威胁论”、“中国人口扩张论”。近几年来,俄罗斯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更多做媒体工作。再者,这么多年中俄之间签署了很多文件,应该借机会推进下去,把双边的经济合作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把双边经济合作落实到实处。俄罗斯的大国情结有急于求成的心态,怎样针对俄罗斯迫切的心态要做好工作,要从现实理智的角度探讨。
钱文荣:把握好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平衡性
当前,对于中美俄三角关系存在若干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而且明确提出中美关系要高于中俄关系。
评价两国关系如何,经济是基础,但主要还看双方的主要威胁来自何方。经济关系可以变化,所以政治决定经济。显然,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看不出俄罗斯会和中国进行战略性的较量。去年12月31日,俄罗斯发表了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其中明确把美国作为“主要威胁”。同样,今年2月9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全球战略威胁评估报告》,里面指出全球性的主要威胁一共有五个,第一是俄罗斯,第二是中国,然后是伊朗、朝鲜、恐怖主义。由此来看,中俄两个大国共同面临被美国视为主要威胁的问题。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美国部分力量试图破坏中俄关系,这一动向十分明显。2014年,在乌克兰危机下,美俄关系进入低谷。美国明确对俄提出应与美国搞好关系才有出路。同年,美国的一批专家提出建议,要把发展美俄关系纳入美国“战略再平衡”的一部分。2015年3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警告说:不应当因为中俄走近而影响中美关系。他说,今天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是特殊情况下的选择。
现在有消息说,西方国家原则上愿意讨论俄罗斯重新加入七国集团,再次重建“G8”,这其实也是美国方面推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即将访问俄罗斯,背后也有美国的支持。美国认为,通过日本改善和俄罗斯关系来牵制中国,符合美国的亚太战略。最近几年,美国可能会在对俄关系上开展一定范围内合作,即有限的合作、有控制的对抗。
从舆论上看,中国现在对俄罗斯的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双边关系上。同时,应该关注俄罗斯如何克服经济困难,关注俄罗斯的外交思想、文化历史等深度内容。我想强调的是,中俄关系是中国整个外交关系的重中之重,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既要有重点倾向性,也要考虑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