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和现实感知俄罗斯的“中国热”
60年前,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对俄罗斯专家的帮助,中国人念念不忘,长江大桥成为中俄友谊的纽带与象征;300多年前,从武汉出发的“万里茶道”连接莫斯科、圣彼得堡,让汉口留下“东方茶港”的印记和美誉;今天,从武汉到莫斯科,中欧班列将两地商品互相送达,人们共享贸易畅通的优惠与便利。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中,湖北与俄罗斯联系日益紧密。5月底,“中俄媒体交流年2017俄罗斯湖北传媒周”在莫斯科拉开大幕,湖北传媒希望与俄罗斯同行相识、相知、相融,以建设民心相通的桥梁,让更多俄罗斯人相遇湖北,了解中国。那么,当前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中俄关系走向如何?两国民众如何在交流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俄罗斯学界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本报特邀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系主任亚历山大·卢金教授参加“2017俄罗斯湖北传媒周”开幕式,在其博士生高颜秋雨的协助下,亚历山大·卢金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人物名片:
亚历山大·卢金(Alexander Lukin)是俄罗斯当代著名汉学家。他学习汉语出身,本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前苏联驻中国大使的秘书和翻译。他曾获得“中俄关系六十周年杰出贡献奖”。
目前,他是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系主任,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曾经担任过俄罗斯外交学院的副院长。他在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俄关系、俄罗斯政治文化、中国研究。
亚历山大·卢金还是俄罗斯总统府高参团——“瓦尔代俱乐部”的高级成员,参与制定了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直接促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并主要参与制度设计。
中俄美现在没有对等的三角关系,
中俄关系将持续发展
记者:目前有人认为,美俄关系有拉近的可能,中俄关系会因此而疏远。您是如何看待中俄美三国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三国关系走向如何?
亚历山大·卢金:中俄美三国关系,因为对象不同,关系就不一样。中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领域,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2016年,俄中贸易额高达695亿美元。相比之下,从2011年到2016年,美俄贸易从263亿美元一路萎缩至67亿美元。所以,我们跟美国的合作主要是在安全方面,比如打击极端势力问题。我认为中俄美现在没有所谓的对等三角关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俄美三国关系肯定会面临变化。就俄罗斯与美国,还有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而言,改善的机会是有的,但是不会太快,也不太容易。因为彼此之间缺乏信任。
因为经济合作的需要、国家安全的需要,中俄关系将沿着内在逻辑和动力持续发展,不会直接受中美、俄美两国之间关系影响。中俄两国互利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既不是空话,更不是双方领导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建立在两国真实的国家利益基础之上。
两国贸易互补,
但受限于俄罗斯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
记者:中俄高层交往密切,也力图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但经济交往还没有达到多数人的期望,您认为主要原因在哪里?您如何看待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
亚历山大·卢金:中俄两国经济有没有互补性?当然有。就俄中贸易而言,当前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而俄罗斯在自然资源上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而俄罗斯主要出口能源和矿物燃料。
就技术合作而言,中国的制造能力非常强,但是在核心技术上面还有差距。在这方面,俄罗斯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在军工和航空航天方面。现在两国正在联合生产宽体大飞机,两国也在合作建设国际空间站。还有核电站建设,双方也在合作,我们也拿出了我们最好的核电技术。所以,双方只要在互信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前景将会相当广阔。
自2010年起,中国就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占俄罗斯对外贸易量的15%,几乎等于俄罗斯与欧盟所有成员国的贸易量。当然,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俄罗斯的近10倍,所以俄罗斯在中国对外贸易量中只占有2%。但是中国还是需要俄罗斯的。就贸易量而言,2016年,两国贸易逆势而上,率先实现止跌回升,双边贸易为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是中国和前十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唯一增长的;中国对俄罗斯出口373亿美元,也增长7%。
当然,中俄经济关系也面临一些难题,俄罗斯对华贸易结构多以资源类为主,工业和机械产品数量少,这导致了长期的贸易逆差。究其根源,其实还是俄罗斯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
除此之外,俄罗斯2012年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比中国晚了整整11年。我们国内法律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工作还在进行,这给人感觉是,我们法律模糊不清,而且随时都在变化,投资者们觉得自己投资得不到保障,我们正在努力改善这种状况。
至于今后的合作,首先,需要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拓宽经贸和投资的合作领域,其次,要充分利用边境地区区位优势,深化边境贸易合作,更重要的是积极利用“上合组织”以及二十国集团等平台,扩大投资、信贷、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建立金融合作俱乐部,为中俄两国金融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就中国对俄投资而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国,我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俄罗斯投资。为了吸引中国投资,俄罗斯也仿效中国成功经验,建立了许多“经济特区”,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除能源合作、高铁建设以外,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还进入了钢铁、汽车、房地产、农业、信息技术和金融等行业。两国双方过去和现在的合作发展都比较顺利。
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俄罗斯又重燃“中国热”
记者:对于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来说,俄罗斯歌曲、文学等都耳熟能详。相比之下,青年人对俄罗斯了解较少。当前,俄罗斯人对中国了解如何?
亚历山大·卢金: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渊源颇深。就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而言,俄罗斯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那是1727年,当时宗教代表处就相当于今天的大使馆。俄罗斯教士团在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学习汉语、满语、蒙古语甚至藏语,成为了汉学家;他们不仅教授这些语言,还翻译了许多中国典籍,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从十八世纪开始,俄罗斯就出现中国热,这体现在建筑,还有绘画艺术上,当时,王公贵族的宫殿、府第收藏了不少中国工艺品和文物,也有很多中式家俱和布置,有些皇宫的大门前甚至还有石狮子。
有趣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又重新燃起了“中国热”。非常多的年轻人学习汉语,看中国的书籍和电影。除此以外,按照我们的数据,每年有100万到200万人到中国旅游。俄罗斯人最常去的目的地就是海南岛。我1985年第一次去海南岛时,那里还很荒凉,人们也不知道俄罗斯。现在的海南岛,特别是三亚市,满街都是俄罗斯人,到处都能看到俄文广告牌,这其实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俄两国民间交往的密切程度。
就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而言,其实是个很有趣的话题。鲁迅是第一位把契诃夫小说翻译成中文的文学家。十月革命后,来自俄国的马列著作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备受推崇。二战时期苏联的“援华”飞行员,还参与了著名的武汉会战,苏联专家也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就武汉而言,其实你们的城市就有不少俄罗斯印记,比如苏联专家援建的武汉长江大桥,还有作为万里茶道重镇的大汉口,保留完好的俄罗斯租界和东正教堂,我觉得这对增进互相了解非常有用。
除历史上的影响外,当代俄罗斯文化也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比方有些俄罗斯电影,像新版《机组乘务员》《利维坦》《斯大林格勒》等就很受欢迎。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文学作品,还是很有感情的,除了早已熟知的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以外,许多现当代作家在中国也有很多读者。
我真心希望中国人民能多了解俄罗斯的当代文化。俄罗斯人民有特殊精神,和你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还有点类似,如爱国、正直和奉献。
不能只对年轻人讲历史,他们更关心当下
记者:怎么继续推动两国年轻一代交流,把友谊和文化传承下去?
亚历山大·卢金:我们当然应该介绍两国友好的历史还有两国人民的传统感情,但也不能只跟青年人说历史,因为他们对当下会更感兴趣。
像举办“俄罗斯湖北传媒周”就是很好的方式,你们媒体可以向你们国家的年轻人介绍一个当代的、真实的俄罗斯,因为我知道有些人不太了解俄罗斯,在俄罗斯也有一批年轻人不太了解中国,他们以为中国还是很落后的。所以,有些人到了中国较大城市,感觉奇怪,有些地方比美国的大城市还要发达,例如上海。
同样,我知道在中国,有人认为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情况很糟糕。但是,你们来了以后,就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和民众生活并没很糟糕,你们看到的是到处是车,经常堵车。所以,你们可以把亲眼看到的情况,介绍给年轻人,俄罗斯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现代文化。
除了这种“传媒周”活动的阶段性交流,还可以进行双边学术文化交流、智库交流等。在这些交流形式中,媒体不仅仅只是宣传者,更应该成为倡导者、参与者。
至于友谊传承,可以通过加强两国教育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培养两国青年人之间的友谊和情感,这对两国的世代友好十分重要。
俄学界普遍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将由大变强
记者:不久前,普京总统刚刚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学者的角度,您对“一带一路”合作有哪些展望?有评论认为,这是中俄双方关系最好的时期,双方应该如何把握这样的历史机遇?
亚历山大·卢金:我们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很大。普京总统最近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示俄罗斯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希望合作。其实早在2015年,我们两国领导人就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是一个重大的外交突破,俄罗斯实际上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于“一带一路”,我们俄罗斯学界普遍持欢迎的态度,尽管在说法上,我们更倾向于“欧亚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但是,我们都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扮演全球治理新角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是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版”,是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型时期采取的重大国际策略。
当前,中俄两国正在讨论具体合作的问题。至于怎样实现“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和深入结合,我们认为,应该在“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框架下去拓展对接和深入结合的可能性。毕竟,中俄两国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相关国际机制的框架下去研究怎样发展“一带一路”,通过发挥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解决沿线国家的内部问题,实现多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