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吉两国邻邦山水相连、历史源远流长,共同边界约1100公里。吉尔吉斯斯坦面积为19.99万平方公里,位于中亚东北部内陆:东南和东面与中国相接、北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西界乌兹别克斯坦,南同塔吉克斯坦接壤。吉国境内多山,其中三分之一的地区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胜利峰最高点7439米。这种高山地形使该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吉境内有6个水力发电站,向邻近的中亚国和阿富汗提供电力。水力发电能力为1450亿千瓦时,仅开发利用了10%左右。高山地形也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境内生长着3786种植物,其中草本植物3175种,约1600种具有经济价值,包括具有药用价值的甘草、麻黄、沙棘等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核桃林和野苹果林。山中有珍奇动物马鹿、马熊、猞猁、雪豹等。主要河流有纳伦河和楚河。属大陆性气候。大部分谷地的平均气温1月份为-6℃,7月份为15-25℃。年降水量中部为2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坡为800毫米,主要矿产有黄金、煤、银、锑、钨、锡、锌、汞、铅、铀、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煤的产量在中亚国家中首屈一指,被誉为“中亚煤斗”,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锡和汞的产量居独联体第二位,有色金属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吉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地2000多处,拥有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多数元素。
1吉尔吉斯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吉尔吉斯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穿越之地:2000多年前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出使西域拓宽古丝绸之路;中国唐代高僧玄奘(602年-664年)西行取经曾经过这里,“大清池”(伊塞克湖)曾留下他的足迹;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701-762)诞生地,就是楚河畔的托克马克城(即安西四镇碎叶)……吉尔吉斯斯坦在地理上位于“丝绸之路”中段,处于多条道路和不同文明的交汇处,处在历史上首条跨国道路的中段,这条道路数千年前就用丝绸之路交通枢纽将东西方连接起来。
吉尔吉斯意为“草原上的游牧民”,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历史悠久。《史记》称吉尔吉斯人为“鬲昆”或“隔昆”。2000多年前,吉尔吉斯大部分土地从西汉一直到西晋都是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吉尔吉斯族的先民就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汉初曾属匈奴,汉征服匈奴后,大部分摆脱了匈奴统治,其中一部分随匈奴西迁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亚一带。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铁骑出征匈奴。两军在天山相遇,随即摆开战场。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要求领五千步卒从居延海以北深入敌境,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匈奴军队。李陵部队与匈奴单于率领的八万骑兵在浚稽山展开激战,十天共斩杀匈奴骑兵一万余人。最后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李陵被俘投降。李陵投降匈奴后,与他不和的公孙敖便诬陷李陵传授兵法给匈奴单于准备侵犯汉朝。汉武帝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直到后来汉朝遣使匈奴时,才弄清楚教兵法给匈奴的并非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将李绪。李陵被俘后匈奴单于封为坚昆部落(坚昆人是吉尔吉斯人祖先)首领。单于对李陵十分器重,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同时随李陵一起被俘的数千将士也予以妥当安置并与当地人通婚。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其间其与其众将士子孙繁衍。李陵于公元前74年病故。公元648年,一支来自唐朝西北数千里、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这些人黑发黑瞳与西域民族有较大差别。那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贡络绎不绝,但这支黠戛斯使团有点特别,他们除朝贡之外,还肩负着“认亲”使命。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吉尔吉斯各界长期热议吉尔吉斯人的“中国起源”,称该国至今仍存在如“中国”、“蒙古”、“卡尔梅克”、“哈萨克”等多个部落,这些名称都反映其起源,“中国”部多半就是古代中国人的后裔(据说著名作家艾特马托夫、现总统阿坦巴耶夫都出自该部落)。
640年唐朝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657年,唐高宗发大军分南北两道进攻西突厥,一举灭掉了西突厥,西突厥领土全部为唐所有。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670年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唐朝前中期,在中亚的领土一直延伸到中亚的咸海。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都护府下面设都督府都督府下面设州。安西都护府管辖地域包括哈萨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大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阿富汗斯坦、伊朗等国的部分地区。公元6世纪吉尔吉斯汗国建立。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吉尔吉斯族的传统、语言、宗教跟中国柯尔克孜族相同,属同族跨国而居。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早期民族史与匈奴、丁零、乌孙、塞种人等有联系,后因蒙古人进入中亚地区,部分突厥部落逐渐向西迁徙,往南直到帕米尔山脉。16世纪受沙俄压迫,自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现居住地。从6世纪至8世纪于叶尼塞河沿岸定居,成为突厥汗国的一份子。黠戛斯于840年攻灭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他们有自己的可汗,名为阿热(牙帐在阿巴坎河西)。阿热以下有丞相7人、都督3人、职史10人、长史15人、将军、达干(答剌罕)。汗国与唐关系甚密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之乱。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他们一直扩张,版图直达今日的图瓦共和国。在吉尔吉斯汗国崩溃后,退回叶尼塞河。被辽朝和西辽降服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
1864年10月7日,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边记》强行割让新疆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就包括原来的中国领土,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土地,1876年被沙俄强占;1876年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被沙俄吞并,至此,原来的中国领土、吉尔吉斯全部土地被沙皇俄国吞并。
1917年11月-1918年6月建立苏维埃政权。根据中亚民族国家的划分,1924年10月14日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州,名为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5年5月25日称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苏联卫国战争时大型工厂向中亚疏散转移,客观上大大加速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工业发展。苏联时期,按照当时全苏的经济分工,吉尔吉斯斯坦主要负责畜牧业生产和有色金属开采,为全苏经济发展提供工业原材料,而它所需要的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品则由俄罗斯联邦和其他加盟共和国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吉尔吉斯斯坦自然不能形成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生产结构畸形单一,成为了典型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这给苏联解体后吉国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埋下了巨大隐患。1941-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1946年工业已全面转为生产民用产品。50年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吉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在随后的时间里,吉形成了较强的经济体系,其基础是多领域的工业体系和大型农业、先进的科技及具有专业技能的工农技术人员。到60年代,吉建立的工业企业数量达150多家,有些企业对整个中亚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吉尔吉斯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20世纪70-8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道路是粗放式的,这是国家在这一时期经济停滞和衰退的主要原因。尽管吉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暂时遏制了经济衰退,但整个国家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直到今天还存在残迹。
史诗《玛纳斯》。吉尔吉斯斯族,是中亚民族中最先创立文字的民族之一,最著名的是有1000年历史的《玛纳斯》三部曲,即《玛纳斯》、《塞米提》和《塞特克》。这部杰作之所以著名,不仅因其长度是《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16倍,还因其内容丰富。它以事实和传奇相互融合的手法,把吉尔吉斯斯坦九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动荡历史记载了下来。玛纳斯是吉尔吉斯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史诗叙述了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人,领导吉尔吉斯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史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史诗的每一部都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衔接,使全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整部史诗长达23万多行,共2000万字。《玛纳斯》的最大特色体现在人物及场景刻画方面。史诗中除了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子孙之外,还有100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既有支持玛纳斯的智慧长者,拥戴玛纳斯的亲密战友,也有凶残成性的卡尔玛克汗王,无耻的叛徒,以及作恶多端的妖魔等等。史诗中有几十个大规模征战场面,不要说各种兵器,光是英雄们的坐骑,毛色就有30多种。中国现年85岁的居素甫·玛玛依被誉为“活着的荷马”,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和演唱《玛纳斯》。1940年,在劳动之余,他为人们连续七个晚上演唱《玛纳斯》从此名字传遍四方。从1984年到1995年,居素甫·玛玛依相继演唱出版了全部8部18卷《玛纳斯》,这是中国三大史诗中,唯一由一人唱完的一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中亚其他国家流传内容只包括《玛纳斯》史诗的前三部,而我国《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则为八部。作为吉尔吉斯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玛纳斯》在吉尔吉斯人中影响深远,人们在传说着玛纳斯英雄没有死去。同时,《玛纳斯》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巨大声誉,联合国曾将1995年定为“国际玛纳斯年”。史诗《玛纳斯》有"吉尔吉斯"说、"吉尔盖孜"说和民间流传的“吉尔乌古孜”说、“吉尔奥古孜”说等。乌古孜是古代的一位勇敢、机智的国 王,他的孩子中的 一个与兄弟们不和,就带领他自己的部落迁到了日阴方向(北方)一座“吉尔”(大山)脚下,以狩猎为生。于是乌古孜国王的其他子孙们就称这部分人为“吉尔人”(山里人)。吉尔人与其周围邻近的蒙古勒(蒙古)、塔塔尔(鞑靼)经常来往。很早以前,北方有两座大山,一座大山流出10条河,另一座大山流出30条河,这些河汇合为 一条大河,叫做“艾乃赛河”(母亲河),流入大海。居住在这两座大山上和这些河流两岸的人被叫作“吉尔奥古孜人”。在古吉尔吉斯语中,“吉尔”意为大 山,"奥古孜"意为大河。后来“吉尔奥古孜”在口语中逐渐演变成“吉尔吉斯”。在吉尔吉斯族中间,长期广泛流传着将山称为父亲,将河称为母亲的说法。这 与"吉尔奥古孜"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是崇拜图腾。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鹿,吉尔吉斯族的世界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讲述的也是跟母鹿有关)。信奉祖先和天神,他们朝南方祷告,崇拜太阳,认为火星不吉利。到了清代,才转信伊斯兰教,属于正统的逊尼派。吉尔吉斯族的史诗最著名的是《玛纳斯》,有22多万行,为世界三大民族史诗及我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为世界十大史诗之一,是一部传记性的英雄史诗,是吉尔吉斯族重要的标记和象征。描绘了玛纳斯及其后代共八代人反抗异族侵略、保卫家乡和吉尔吉斯族人民的安宁生活这样一个主题。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的口头文学,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
2吉尔吉斯斯坦的现在和未来
1991年8月31日通过国家独立宣言,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2015年8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吉尔吉斯斯坦行政划分为7州2市:楚河州、塔拉斯州、奥什州、贾拉拉巴德州、纳伦州、伊塞克湖州、巴特肯州和比什凯克市、奥什市。州、市下设区。吉尔吉斯斯坦属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政治上推行民主改革并实行多党制。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奉行大国平衡、全方位务实外交政策。吸引外资、寻求外援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其外交重点。亚洲内陆小国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外交政策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方位有重点的外交。吉国政府提出愿意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富有成效的双边和多边联系与合作, 但由于历史传统、经济联系等原因其对外关系的重点首先是俄罗斯、中亚近邻和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其次是经济外交。吉尔吉斯推出了类似于丘吉尔1948 年所提出的“三环外交”,将其对外合作层次分为三个环:第一环是区域合作,强调与中国等邻国和地区内组织的合作。第二环是洲际合作,利用连接欧亚大陆的特点,加强与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第三环是全球合作, 主要是在联合国积极发挥作用。吉尔吉斯斯坦始终将加强与外部世界联系作为维护本国独立和主权的重要战略依托,借助外部资源,促进本国发展。另一方面看,吉国作为一个小国,可谓生活在大国夹缝中。是坚持平衡原则,还是亲西方或亲俄,对吉国外交是个极大考验。另外,同我们中国新疆相仿,吉尔吉斯斯坦传统上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游牧文化占主导地位,风俗习惯上多接近与哈萨克人。南部农耕文化占主导地位,风俗习惯上多类似于乌兹别克人。实质上,南北间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由来已久。苏联时期,这一问题就凸显苗头。南北经济的失衡并没有随着苏联的坍塌而消失,相反,进一步拉大了。苏联解体后,北部经济逐渐实现恢复性增长,民众的收入不断增长,而南部却一直陷入了经济恶化的泥潭,民众生活水平依然没有提高。据吉尔吉斯斯坦移民署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在俄务工的吉尔吉斯斯坦人有60万。其中一半在莫斯科务工,其余的在俄其他大城市如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等地务工。此外,2016年,有近3.5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在哈萨克斯坦长期务工,在哈临时务工的吉尔吉斯斯坦人超过10万。这么多吉国公民出国务工,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就业难,又缓解了国内外汇匮乏等其他问题。
首任总统阿卡耶夫任职长达15年(1990年11月-2005年3月)1944年11月10日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克明区克兹勒巴依拉科村,他的父亲是集体农庄庄员。阿卡耶夫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中学毕业时他就获得了第一个重要荣誉即一枚金质奖章。苏联解体,应当时竞选总统呼声最高者艾特玛托邀请,他离开莫斯科学术界回到吉尔吉斯斯坦参加总统竞选并顺利当选。他执政时期在政治上推行民主改革,促进民族团结,经济上基本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针致力于振兴经济、消除贫困。初期阿卡耶夫把吉尔吉斯的一切灾难归罪于“社会主义”,称苏联体制在70年里将自然资源开采殆尽,因此“这种体制的垮台是不可避免的”。他对西方模式十分推崇,设想按西方三权分立、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改造吉尔吉斯,将吉建设成一个“公民世界”、“人权、自由、合法利益以及人的尊严优先的社会”。开始他对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十分赞赏,提出学习“四小龙”。土耳其势力打入后,向吉提供了大笔经济援助,由于土吉两国同属穆斯林国家和突厥语系,亲和利的作用使吉土关系迅速升温。此时阿卡耶夫对土耳其十分青睐,又说要学习土耳其。他后来又把眼光转向瑞士,表示要将吉尔吉斯建成“东方瑞士”。独立三年中,吉社会经受了转轨的剧烈震荡,政局多变,生产连年滑坡,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人民生活急剧下降,社会治安不断恶化,民众道德水准下降。阿卡耶夫从独立之初的激动和喜悦中清醒过来,对资本主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认识到并不是西方国家的民主之规都能在吉收到实效,他承认“资本主义也不适合吉国情”。他开始注意中国的改革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赞扬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并多次提到要借鉴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在确定吉尔吉斯发展目标时明确提出要“考虑吉尔吉斯的特点”。
“郁金香革命”。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议会选举,经两次投票,亲政府阵营大获全胜,反对派则一败涂地,仅取得75张议席中的10张,反对派十分失望,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在美国的挑唆下,反对派指责政府在选举中舞弊,并鼓动群众走向街头向阿卡耶夫施压。但很快示威变成了骚乱,奥什、科奇科拉、塔拉斯政府被示威者占领。这便是轰动一时的“郁金香革命”。当时敏感的阿卡耶夫拒绝了尽快施用暴力平息事端的建议,决定携家眷出逃,反对派控制了比什凯克等地。此时阿卡耶夫意识到大势已去,同意辞去总统职务。根据宪法,总统应在议会辞职,但巴基耶夫以现政权无法保障其安全为由,建议阿卡耶夫不要回国。阿卡耶夫被迫在海外辞去总统职务,结束了自己长达15年的总统生涯。 下台后,阿卡耶夫重操旧业,在莫斯科大学担任教授专注于学术研究。反对派领导人、前总理巴基耶夫同年7月当选新一届总统。“郁金香革命”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中亚地区相对不稳定的国家,内部斗争激烈,更迭经济发展困难。2009年7月23日巴基耶夫连任成功。2010年爆发“4·7”革命,巴基耶夫被推翻,以奥通巴耶娃为总理的临时政府宣告成立。6月27日,吉全民公决投票通过新宪法吉成为议会制国家,奥通巴耶娃正式获得过渡时期总统职权。根据新宪法,总统权力受到削弱,议会成为国家管理体系的主导,实行了议会制,建立了平衡各派利益的执政联盟。2011年10月30日吉举行总统大选,共16位候选人参与角逐,全国登记选民303万。过渡时期政府总理阿坦姆巴耶夫在首轮投票中以62.52%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实现吉独立以来权力的首次和平交接。
现任总统阿坦巴耶夫1956年9月17日出生在楚河州阿拉善村。1980年他从莫斯科管理学院毕业后,做过工程师、经济师、译书员等工作与此同时步入政界1989年是阿坦巴耶夫人生的转折点,他创办了福鲁科科技产业公司。1993年阿坦巴耶夫组建了自己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国家政治活动。2005年阿坦巴耶夫与其他反对派一起推翻了阿卡耶夫,担任巴基耶夫政府的工业、贸易和旅游部部长,但很快便与巴基耶夫发生冲突,愤然辞职。此后作为反对派的阿坦巴耶夫又应巴基耶夫的邀请再次担任总理但很快又下野并再次加入反对派阵营。2010年他与盟友奥通巴耶娃等人联手推翻了巴基耶夫,2011年10月30日阿坦巴耶夫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出任第一任议会制总统。2010年6月,吉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吉政体由原先的总统制转变为议会共和制。这种大议会-小总统的政体开了改变中亚五国总统制之先河。
中吉友好睦邻、战略伙伴关系。苏联刚解体,中国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便于1992年1月5日,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与吉方签署中吉建交联合公报。5月12-16日,吉总统阿卡耶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领导人分别与其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并签署经贸、教育、卫生、广播电视、航空运输、旅游等领域合作文件。2004年底,阿卡耶夫总统在向吉尔吉斯斯坦全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时强调,吉尔吉斯斯坦应该与所有大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俄3国。目前看,就吉与这3国关系而言,发展最好的则是吉中关系。吉尔吉斯斯坦2007年初制定的《国家外交理念》明确指出:中国人口众多,具有巨大政治、军事、经济潜力和重大地区影响力吉尔吉斯斯坦将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相互信任和多边互利合作。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资源开发和产业转移的接续地。吉尔吉斯斯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水电资源以及煤炭、铁、金、铜、铝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我国短缺的资源,尤其是南疆喀什地区所短缺的资源。因此,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开展矿业投资,获取矿产资源重要国家。同时,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工业非常落后的国家,该国以农牧业为主,工业极度落后,靠大量进口工业产品来满足本国需求。而我国是工业大国,吉尔吉斯斯坦无疑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产品市场,同时也是我国过剩产能转移的重要地区。
2013年9月11日,中国领导人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在吉国举行会谈,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水平。中国领导人说,这是中吉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我们要政治上相互支持,安全上密切配合,经济上互利合作。现总统阿塔姆巴耶夫重视发展同俄罗斯、中国、中亚邻国的关系,并将发展大国关系视作其外交的优先方向,积级参与地区经济合作。 阿坦巴耶夫总统2017年11日至15日访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在访华期间表示:伟大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增进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当前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正高水平发展.吉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给予的有力支持和帮助,愿同中方加强经贸、安全等各领域合作,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吉国独立26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刚开始步入工业化阶段。2013年吉尔吉斯GDP为72.3亿美元,占中亚五国GDP总量的2.2%;,在中亚五国中仅略高于塔吉克斯坦位居第四,属低收入国家。因2002年的库姆托尔金矿特大事故、2005年“Colour Revolution”、2010年受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个主要贸易伙伴和劳工汇款的来源国经济放慢,以及政治巨变的不利影响,吉尔吉斯GDP增速均以负数增长。综合考虑吉尔吉斯斯坦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中吉在市场、资金、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强互补性,可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目前,吉国重点支持侧重发展的产业:一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二是水利建设,吉国希望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参与其重要电站的建设;三是旅游业,吉国希望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改善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新景点开发;四是交通运输业,公路和交通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五是矿产资源开发业吉国现行政策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开发其矿产资源,既允许外国投资者与吉方合资合作勘探开采,也允许外国公司独资从事矿产资源的研究、勘探和开采;六是电信业,吉国希望通过拍卖部分国有股份进一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通讯领域,促进本国通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对吉尔吉斯斯坦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与吉国优先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是比较吻合的。中国企业今后对吉国的直接投资仍可将重点集中在粮食生产、水利、旅游业、交通运输、能源开采等产业上。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吉在相关产业的优惠和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快对吉尔吉斯斯坦直接投资的步伐。另外,吉尔吉斯斯坦在比什凯克、纳伦、卡拉阔尔和玛伊玛克地区设立了4个自由经济区,中国企业可以对其加工贸易和制造业等领域进行直接投资。中吉在矿产品、工业产品等领域互补性强,市场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在通讯、水电建设等领域为吉提供技术支撑。吉尔吉斯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本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维护中国在吉尔吉斯利益,中国可以在通讯、矿业开发、水电建设等领域为吉尔吉斯提供技术支撑.我国与吉贸易额2013年14.89亿美元,2016年贸易额15.5亿美元。
中吉乌国际铁路建设。1997年,“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首次提及建设中吉乌铁路,中吉乌三国当年就修建一条联通三国的铁路项目签署备忘录。1999年根据中国铁道部的计划,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在《新建中吉乌国际铁路建设方案铁路中国境内段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中吉乌南、北两个方案,中国专家组最终通过采用南方案,该方案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交通和通信部长卡雷克别克·苏尔丹诺夫的确认。2006年,中国将中吉乌铁路的中国段部分干线的计划列入了第六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该铁路全长约523公里,其中中国境内213公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260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约50 公里。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会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完善新亚欧大陆桥南部通路,拓宽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范围,提高新亚欧大陆桥在国际运输中的地位。时任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视并积极呼吁,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也多次宣称它即将开建,但由于吉方态度的多次反复,导致中吉乌铁路项目迟迟未能动工。2011年吉政府放弃先前吉中两国探讨的“资源换项目”融资方式,而改为探讨利用中方贷款办法。由于俄罗斯不赞成此项目,2013 年12 月吉总统阿坦巴耶夫表态,吉尔吉斯斯坦拒绝中国提出的中吉乌铁路项目,认为该项目对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更有用,却不能解决吉国的任何问题。迄今中吉乌铁路历经了整整20年的讨论、规划和准备,一直拖到今天没有开工建设。中吉乌铁路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便利欧亚国家联系有着重大意义,但因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在融资方式、铁路轨距、俄罗斯等邻国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考虑,致使吉政府不能顺利推进该项目的具体原因。
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家族因素、部族因素、政治因素和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严重迟滞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中亚地区最开放的经济体,政治上难以形成凝聚全国多数的党团力量,经济上不仅体量小而且重要战略资源匮乏,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一直没有形成,对周边大国在政治、安全和经济上的严重依赖,均使吉尔吉斯斯坦的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这些条件当然也对中吉经济合作及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带来变数和困难,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例如,根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1-3月吉中贸易额下降了24.8%。2017 年中吉两国经贸发展回暖,贸易额同比有明显增幅。这些年来,中吉两国的文化、科技与教育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也在密切深入发展进行。
1985年我首次去吉尔吉斯斯坦,前后去吉国不下几十次,迄今已逾32年。每次到吉国出差,热情质朴的吉尔吉斯斯坦人民都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我和那里的各族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丝路的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仍要学习前辈们的开拓精神,当年为了开辟古丝路,不畏高山长河险阻、浩瀚大漠戈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在推进“一带一路”走入古丝路重镇吉尔吉斯斯坦的历史大潮中,中吉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携手共进。我们期待并祝愿近邻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经济稳健发展,人民团结幸福,我们相信吉尔吉斯斯坦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中吉关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