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报告

俄罗斯“大欧亚”VS中国“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8-01-26

在中国提出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巨大成果之后,俄罗斯也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该倡议的提出既有深刻的俄罗斯国内外背景,也有历史和思想的渊源。在实践中,该倡议进一步促进了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调整的步伐。从经济数据看,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且这一趋势还在发展和扩大中。从长远来看,由于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目标和主要路径上存在较多的一致性,二者的对接必将取得成果,这将对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俄罗斯学者在有关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即在欧亚主义思想和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学上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对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但是对于其具体政策的探讨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学者对于欧亚主义学说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在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方面,最早的文章是李自国《大欧亚伙伴关系:重塑欧亚新秩序?》一文。作者认为,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理念相合、目标相近、原则相同、路径相似,两大倡议可以携手同行,共建欧亚地区新秩序。此外,笪志刚认为,一方面,俄罗斯希望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将波及效应扩大到经济的全要素领域;另一方面,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也是俄罗斯心目中真正能与“一带一路”倡议对等的本国战略。张宁则主张,在吸纳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之后,上合组织有望成为一个从北冰洋到印度洋的欧亚大陆中部的合作机制,成为衔接中国“一带一路”与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落实“一带一盟”对接的重要平台。2017年年初《俄罗斯学刊》一次性刊发了中国学界有关欧亚伙伴关系研究的四篇文章,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研究得到加强。

鉴于中俄两国政府已经就共同推进欧亚伙伴关系达成一致,并在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布局,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亟须加强。本文作为这一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试图梳理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提出的背景及它在推动俄罗斯亚太地区经济外交上已经取得的成效,分析中俄合作推动欧亚地区一体化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

一从大欧洲到大欧亚: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转向

2016年6月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20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俄总统普京在发言中宣布欧亚经济联盟将继续发展,形成更为广泛的合作路径——大欧亚。此后,在官方的表述中大欧亚开始逐步取代大欧洲的概念。从大欧洲到大欧亚,折射出的是俄罗斯独立以来走过的25年转型道路,也反映俄罗斯外交重点从西方向东方转变的历程。考察俄罗斯这一外交战略转向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提出大欧亚概念的意义

在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中,欧洲方向始终是俄罗斯的重点外交方向,俄罗斯外交要实现融入欧洲的战略。大欧洲的思想甚至到现在还保持着其根深蒂固的影响。所谓的大欧洲概念在政治地理上覆盖了从大西洋岸到太平洋岸的北部欧亚大陆国家,其中包括欧洲所有国家以及一些独联体国家(包括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个外高加索国家,但不包括除哈之外的中亚国家)。与此同时,大欧洲概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冲突,西欧不认为俄罗斯属于纯粹的欧洲文明,俄罗斯也承认双方之间存在差异。欧洲认为推动俄罗斯欧化是有可能的,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俄罗斯欧化是文明的进步,这种进步将使俄罗斯成为西方国家的一部分。欧洲希望俄罗斯成为其周边地区中没有政治野心的国家。有的文章提出,俄罗斯应当像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一样,成为与欧洲无冲突、友好相处的国家。在西欧政治家的观点中,大欧洲是一项宏大的计划,它是以欧洲文明为核心的、针对原苏联地区的一体化项目,是要吸引和诱导俄罗斯摆脱苏联,获得独立主权,把国家纳入欧洲文明的计划

最早版本的大欧洲概念限定在从大西洋岸到乌拉尔山脉的地理空间,这一政治词汇由法国总统戴高乐于1962年9月访问德国期间提出。他说:“总有一天,我们将与苏联共同建设欧洲”。戴高乐的想法中包含一个潜台词,即消除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因此,俄罗斯将该版本的大欧洲设想理解为苏欧合作反对美国的战后霸权。大欧洲概念在1985年迎来戈尔巴乔夫时代。在首次出访法国期间,戈尔巴乔夫表示,他支持苏联和西欧国家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戈尔巴乔夫说:“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尽管一些人从这所房子的一个门进出,其他人从另外一个门进出。我们需要合作,在这所房子里建立沟通。”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轻松地提出了“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欧洲大家庭”。根据这一口号,苏联同意东西德统一,同时苏联走向解体。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大欧洲概念下,俄罗斯作为一个弱者被接纳,在这一过程中,大欧洲被广泛宣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精英们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与欧盟、北约签署合作文件、加入欧洲委员会那一刻起,大欧洲计划就应该启动。对于俄罗斯来说,它可以通过大欧洲从西方获得各项帮助:承认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获得先进技术;进入金融市场;改变欧洲安全体系,给予俄罗斯应有的地位。然而,直接吸收俄罗斯加入欧盟的想法立即遭到拒绝。在双方1994年签署、1997年12月1日生效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中,欧洲只是表示要与俄罗斯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共同的经济、安全、科学教育和司法空间。在建立这四大空间的框架内,双方后来制定了建设大欧洲的路线图。2001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经建议双方建立欧洲共同经济空间。但是,由于缺乏自由贸易协定,双方之间的经济障碍依然存在。根据建设大欧洲的路线图,欧盟启动了一项向后苏联空间扩张的计划。2003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名为“大欧洲——邻居:与欧盟东部和南部邻国关系的新框架”计划,首次制定对邻国的政策原则,强调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然而这一计划并不是俄罗斯理解的大欧洲计划,而是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是未与俄罗斯协商的欧盟向后苏联空间扩张的计划。

尽管历经斗争和妥协,俄罗斯却始终没有得到它想要的援助和支持。到2008年俄格战争之后,事实已经变得非常清楚,大欧洲违背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不可能再继续推进下去。后苏联空间被俄罗斯视为国家核心利益所在,北约、欧盟的东扩对于俄边界来说是巨大隐患。为了捍卫自己的势力范围,俄罗斯迅速制定并推出了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政策纲要,同时开始推动与原苏联空间各国的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俄罗斯向欧洲保证,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制衡欧盟的机制,也不是恢复苏联。俄罗斯的做法是让欧洲国家放心,在正式建设大欧洲之前,俄罗斯需要先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然后再联合这些成员国与欧盟进行平等的谈判。俄罗斯认为,它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以创造与欧盟平等合作的条件。俄罗斯的计划是美国和欧盟无法接受的,因为美国和欧盟很清楚,这将增加俄罗斯谈判的机会和筹码。它们的态度很明确,即不承认、不接受欧亚经济联盟,不允许俄罗斯阻碍原苏联空间各国发展同欧洲的关系。在它们的眼里,大欧洲不是两个机制的合并,而是由欧盟进行东扩。俄罗斯应当按照美国和欧盟的要求进行各项改革。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欧盟才会吸纳俄罗斯,使之成为大欧洲的一部分。在立场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双方的关系开始趋向冷淡。欧盟在能源领域实施了特殊的政策,从2011年起执行第三能源文件包,这对俄罗斯的限制很大。作为回应,俄罗斯也设置了对欧洲产品的保护性贸易壁垒。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遭受美欧的全面制裁和孤立,这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将国家战略指导思想正式从大欧洲转向大欧亚。

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分歧难以调和,双方的对立最终导致合作无法进行下去。实际上,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西方国家眼里,大欧洲计划已经死亡。俄罗斯放弃了这一概念,拒绝接受美欧的安排,并不惜使用武力与美欧博弈,以捍卫自己的利益。2015年9月12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前外长伊万诺夫在里加举行的第20届波罗的海论坛年会“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新现实”上表示,大欧洲计划已经毫无成果地结束了。伊万诺夫曾经是大欧洲计划的支持者之一,他的思想转变代表着俄罗斯精英们态度的转变。现在,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正在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研究和设计。这意味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点发生了根本改变。美欧同样放弃了大欧洲概念,北约重新将俄罗斯视为敌人,加紧排兵布阵,以抵御来自俄罗斯的潜在威胁。

对于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美欧表现出鲜明的反对态度。在2016年6月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总统普京在发言中建议考虑建立更多伙伴参与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参与者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其他独联体国家。普京还表示欢迎欧洲也加入这一进程,希望尽快启动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之间的对话。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表示积极支持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之间开展磋商。但是欧盟对此的反应让人们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欧盟领导人容克应邀出席了这次论坛,但他在论坛上宣称不承认欧亚经济联盟是欧盟的既定政策。即使在与欧亚经济委员会的同行坐在小组会议桌上讨论的时候,容克在他的演讲中谈到了很多关于需要恢复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对话的理由,但是他始终未提及欧亚经济联盟。继他之后的发言者回应说:“现在还有些忽视欧亚经济联盟的人,大概就是这些人不想让容克来参加这个会议。”

普京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替代原来的大欧洲和融入欧洲战略,反映了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这既是其与美欧地缘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基于目前俄罗斯所处的困境,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显然将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世界经济长期陷入低迷,逆全球化有加剧的趋势,而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这些都为俄罗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欧亚地区出现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迹象。欧亚腹地的基础设施匮乏,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欧亚区域化发展将为地区国家带来发展动力,有助于形成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引发世界持续关注和热议三年之后,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同样获得了较大的反响。2016年,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要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愿望。目前来看,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推进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欧亚经济联盟在机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如果未来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能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成功,那么其在实践中的成效将会更加明显。

二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实践:以俄罗斯亚太外交为例

虽然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在2016年6月才由普京总统正式提出,但是其酝酿和局部实施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加速了俄罗斯“向东看”的战略步伐。目前来看,俄罗斯“向东看”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是:深化中俄合作;稳固发展和创新欧亚政治与经济合作空间;寻找机会扩大与东亚、南亚国家的合作。由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主旨在于推动欧亚地区经济合作,其效果也首先在经济领域体现出来。从近几年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关系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外交战略向东转的具体成效。

为了吸引外国资金在基础设施领域做长期投资,俄罗斯政府需要激发外国企业的兴趣,为此必须加强国内相关配套和政策法规的建设。2014年10月,俄总统在国家杜马发表演讲时表示,发展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在21世纪的主要任务。他下令设立远东发展部,给予外国公司在远东地区投资减税和免签证的制度优惠,并保障公司的活动自由。俄罗斯重新评估了远东地区发展对国家振兴所具有的意义。2014年12月4日,普京将《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联邦法律交给国家杜马表决并获通过。该法律于2015年10月12日生效,包含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措施,将通过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跨境流动,增加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等办法促使滨海边疆区南部发展为世界级大型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涉及的不仅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还覆盖了滨海边疆区南部的13个地区,包括东方港和扎鲁比诺港。俄罗斯对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中国资本的流入。双方启动了能源、矿产、航空、船舶、农林、港口建设等一批重点投资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包括界河桥梁、跨江索道、跨境铁路、公路口岸等在内的多条跨境通道,打造“中俄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东方经济论坛”等多个合作平台。2016年上半年,中国跃升为俄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俄远东联邦区外贸总额近1/4为对华贸易额。

俄罗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在规划建设欧亚交通走廊。2013~2018年,俄罗斯铁路公司计划为发展铁路设施投资3 020亿卢布,其中最重要的项目是在俄罗斯中部地区建设高速铁路,目前正在研究中国参与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俄还将吸引中国资本参加贝加尔—阿穆尔铁路、跨西伯利亚铁路和俄罗斯远东港口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在公路建设领域,俄罗斯国家公路集团公司发挥着核心作用。该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俄联邦高速公路网,正在积极改造莫斯科—圣彼得堡公路。该公司希望吸引私人投资,它正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和丝路基金合作实施“欧洲—中国西部”公路项目。俄罗斯积极推进远东地区油气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促进国家油气出口重点东移和出口渠道的多样化。俄罗斯石油公司目前与“中石油”至少在三个石油供应协议框架内紧密合作。俄罗斯公司积极参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建设,合作的重点涉及移动通信系统、软件研发、跨境光缆以及在西伯利亚建设数据中心、研究保障互联网安全等。

在遭受美欧经济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的背景下,俄罗斯总体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在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上力不从心。但俄罗斯作出了明智的选择。普京强调,大欧亚伙伴关系要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而“一带一盟”的对接就是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的第一阶段。事实上,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内容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推进欧亚运输走廊和经贸一体化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在地缘政治上,二者虽然存在以谁为主导的矛盾,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这一矛盾不足以影响两国合作的大局。俄罗斯在历史上一直是大国,不愿居于别国之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提出虽然有新意,但反映的却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俄罗斯强调,大欧亚伙伴关系要由中俄共建,显示其想利用新的概念来削弱中国的主导权。而中国则强调共商共建,使矛盾化于无形。由此看出,中俄两国的一致性大于分歧。在实践中,两国签署了推动“一带一盟”对接的协议,确认这是双方共建欧亚伙伴关系网络的初期步骤。

俄罗斯力图稳固发展和创新欧亚政治经济空间,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直接体现了这一思想。它的主要建设途径是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核心,谋求对外签署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中国是重要的方向之一。近年来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最重要的伙伴之一。欧亚经济联盟向中国的出口额从2007年的269亿美元增至2012年最大值596亿美元,2014年则为523亿美元。数据表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关系日益紧密,而作为欧亚经济联盟主导的俄罗斯在其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证明了中俄在推动欧亚地区合作方面已经取得先期的成效。

在欧亚地区合作中,俄罗斯除了重视中国的作用、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外,也更加重视上合组织的作用。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之后,该组织的使命、覆盖区域和谈判议程都将发生变化。俄罗斯认为,未来上合组织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从东欧到南亚、从东亚到西亚形成正式的欧亚大陆合作伙伴关系;第二阶段,在区域、跨区域各级机构间建立广泛联系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质性地讨论大欧亚共同体的形成。俄罗斯政学两界目前都在加强对上合组织的深入研究,力图更大程度地发挥该机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以为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效力。

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下,俄罗斯加速推进“向东看”战略。它利用与地区主要大国和APEC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开拓外交空间。

俄日为改善关系而进行的持续接触在扰动大国神经的同时,也使两国占据东北亚政治的中心地位。俄日两国一直就经济合作与领土争端寻求解决办法,但是进展缓慢,成果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或许使谈判本身进行下去就是双方最大的获益点。俄罗斯想利用与日本的接触打破美欧对俄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因此不会直接拒绝日本在领土方面的要求。日本则希望拉拢俄罗斯,破坏中俄关系,以扭转其在东北亚地区的不利处境。所以,尽管最终签署和平条约、解决领土争端的希望渺茫,双方还是不断地持续和渲染这一谈判。

俄罗斯加强亚太外交充分利用了它的三个优势,这也是俄罗斯的传统方向:能源、核能和军事技术合作。越南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盟友,双方的合作存在历史延续性。越南是俄罗斯核能、军事装备的主要购买国。2016年在秘鲁召开的APEC峰会上,普京与新任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会晤时表示全力支持2017年APEC河内峰会的成功举行。俄罗斯已成功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签署自贸区协议,目前正在展开与印度、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谈判。这些都体现俄罗斯由北向南,向东南亚、印度洋扩展的地缘政治抱负。

俄罗斯始终重视发展并深化与印度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和军事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关系。俄印战略伙伴关系是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基础。在过去15年中,两国贸易额增加6倍,军事技术、自然资源领域的联合项目正在进行中,科技文化交流也在扩大。双方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立场,在国际场合中也保持协调。印度虽然接近美国,但是它选择加入上合组织,巩固与“金砖国家”的关系,采取了与中、美、俄三大国开展等距离外交的政策。对于印度来说,面对欧亚地区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尽管存在犹豫和彷徨,但是最终会不甘落后地参与进来,如果它愿意与中俄形成三角支轴关系的话,那么,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各方面情况看,俄罗斯向菲律宾出口武器的可能性很大。俄罗斯曾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尝试进入菲律宾武器市场,但由于菲律宾军事预算的削减以及美国的介入,最终没有成功。俄罗斯的优势在于,它与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牵涉较少,不会为提供军事装备附加其他政治条件。菲律宾需要俄罗斯的直升机、装甲汽车、装甲运输车、轻武器和射击武器、专用运输车、巡逻艇、电子战武器以及战术无人机,还有可能购买少量战机。进入新的市场对俄罗斯军工产业来说是一大成就,它们希望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菲律宾认为俄罗斯是其摆脱美国控制的另一支持力量,因此,随着对美关系的变化,其对俄合作的意愿加强,两国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东南亚国家在俄罗斯外交中的重要性在提升,俄罗斯不断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国家合作,赋予合作双重战略含义:一是尽快建立自贸区,发挥各自优势,增加俄罗斯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二是掌握主动权,逐步改变欧亚经济合作格局。然而俄罗斯面临的困难也很大。2016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只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贸易额有所上升,分别为7.96亿美元和6.37亿美元,相比2015年同期增长20%和13%,与东盟其他国家贸易额都有下降。这与俄罗斯经济负增长和国际油价下跌有直接关系。与越南贸易额上升是因为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签订了自贸区协议,两国经济互补性的优势得到了发挥。

总之,俄罗斯急需利用国际资源扭转其在国际格局中的不利态势,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为俄罗斯“向东看”外交战略提供了帮助。俄罗斯亚太外交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俄关系的发展上,同时,俄与日本积极沟通和谈判,以求解决领土争端,这一行为影响着大国关系。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涵盖东南亚,但是很明显,俄罗斯的重点是在东北亚地区,其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依然表现为零散和小规模,缺乏广度和深度。历史上,东南亚国家从未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成为优先方向。由于地理距离远,缺乏了解和历史根基,可用资源有限,东南亚不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范围,在遭遇阻力的情况下,俄罗斯可能轻易地将其放弃。

三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既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转向,也体现了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的长远政治抱负。俄罗斯的国际战略视野使其希望在欧亚经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欧亚地区建立政治、经济上的区域联合。俄罗斯试图发挥其所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地理优势,在更广泛的空间与中国、印度、土耳其和伊朗等国,直至与欧盟国家实现联合,以全面推进欧亚大陆的一体化,最终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追溯历史,俄罗斯20世纪初的欧亚主义思想,乃至苏联解体后以杜金(А.Г.Дугин)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思潮为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虽然欧亚主义、新欧亚主义理论中有着持之以恒的对欧亚大陆霸权的追求,但是在当前阶段,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中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目标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基本一致的,这就为两大倡议实现对接提供了基础。至于未来在欧亚大陆一体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如何限制俄罗斯的霸权野心,则是另外一个场景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对接中最为重要的工程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如果“一带一盟”对接成功,则必然带来“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成功对接,这将极大地推进欧亚大陆一体化的进程,形成大欧亚区域共同体,为中俄两国倡导的多元、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奠定基础。中俄两大倡议的对接与发展将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加速形成,促进了欧亚大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中俄两国认同意识的加强意味着欧亚大陆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欧亚大陆实现整合的各项条件走向成熟。中俄两国携手合作必将加速这一区域合作的进程。在这一趋势主导下,作为欧亚大陆的另外三个主要角色,欧盟、印度和日本,其对外合作重点也将发生变化,参与欧亚大陆合作的意识将会加强。

我们以欧盟为代表作进一步考察。欧盟对美国的独立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其与中俄两国的合作将出现扩大的趋向。以往欧盟专家普遍认为,承认欧亚经济联盟的合法性可能刺激俄罗斯继续扩张该联盟。专家们担心,欧盟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可能会导致后者能力的加强,这对欧盟不利。多数专家视欧亚经济联盟为竞争对手。但是随着“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对接,越来越多的欧洲专家正在改变这一看法。他们认为,欧盟应该与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互动,并利用自己的市场和经验规制它们的发展走向。采取不合作或反对的态度将破坏欧盟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欧盟应当对欧亚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创建规则的过程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在加强边境管制、减少腐败等方面。欧洲的专家提出,欧盟与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互动的重点领域是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和移民,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确保欧盟—中国投资协议的尽快签署和实施;研究制定欧洲—欧亚大陆交通走廊战略,以协调和对接欧亚合作项目;支持中国发起的交通项目,如绕过俄罗斯的中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运输走廊,以减少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建立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工作组,以协调双方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检疫上的法规以及协调关税政策等;促进实现欧亚大陆上的能源走廊不被一个大国所控制的目标。这些专家的意见将缓慢影响欧盟官方立场。随着中俄两大倡议对接取得进展,欧盟将逐步调整其对待欧亚一体化的立场,更为深入地参与到欧亚合作中来,这必将加速欧亚大陆一体化的进程。

印度、日本等欧亚大陆上有较大分量的国家不会置身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之外,考虑到现实的国家利益,它们将会调整外交优先方向,更为深入地扩大与欧亚国家的合作。伊朗、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本来就非常积极地支持欧亚区域合作,今后它们将充分发挥本国的作用,在欧亚一体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受此趋势的影响,欧亚大陆将改变历来多元分立的格局,呈现区域一体化的端倪,未来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中心。

(二)俄罗斯外交回旋空间扩大,部分缓解了美欧制裁带来的经济困难

经历在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问题上的多轮博弈之后,美国的对俄塑造策略,即整合俄罗斯加入欧洲大西洋共同体的目标彻底失败。欧洲构想中的大欧洲计划也偃旗息鼓。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转向,变成了加强在欧亚大陆广泛空间的合作关系。俄罗斯在对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及一系列地区、全球治理问题上,不惜采取对抗立场,迫使美国、欧洲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联合伊朗和土耳其,挤占美国的影响范围。美欧专家们开始承认,今后西方国家在思考实现国家利益时,应当分析俄罗斯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或在哪些方面可以阻碍目标的实现。其结果是,美俄关系将保持竞争与合作并存,成为正常的大国间关系。2014年在澳大利亚的G20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受到了西方国家领导人的冷遇,愤而提前回国。而在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上,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对于意志坚定的俄罗斯,西方国家开始表现出尊重态度,表明多数国家不愿意回到“冷战”时期,俄罗斯的顽强意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俄罗斯与G20东道国中国的密切关系。在尊重东道国的氛围下,美欧等国认识到平等对待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性,这制约了他们的言行。在中、俄、美三角关系中,由于中俄关系的快速发展,导致美国政府在特朗普上台后出现了要求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的呼声。尽管这一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随着中国对美国霸权构成的潜在挑战越来越大,美国仍可能以减轻对俄制裁的方式来分化中俄关系。受此影响,欧洲也将更加重视解决自身的问题,并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欧俄关系可能出现改善的契机。

俄罗斯利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与中国合作推动欧亚大陆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扩大自身的外交回旋空间,还可以借此尽快走出遭受西方制裁所造成的经济困境。受美欧制裁和油价下跌影响,俄罗斯经济自2014年年底开始进入衰退阶段,2015年俄罗斯GDP下降3.7%。2016年以来,国际油价企稳,从每桶30美元返回50美元位置。与此同时,中俄经贸额的上升和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为俄罗斯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机遇。2016年俄罗斯GDP增速为-0.7%,通胀率稳定在7%左右,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俄罗斯实施的进口替代政策已经使本国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为其经济长久发展提供了动力。中俄天然气供应合同的执行使得俄罗斯成功地将能源出口的重点转向东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俄罗斯GDP增速将保持在1%左右,通胀率降至5%左右。总之,由于俄罗斯外交战略转向及推动欧亚一体化取得的进展,其国际处境有所改善。

(三)美国单边主义受到削弱,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欧亚大陆以及周边多数国家的离美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向中俄靠拢的趋势则会加强。积极参与大欧亚空间的合作将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欧亚大陆上,中、俄、欧、印、日等大国的关系将深刻影响欧亚大陆的发展进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认识到原来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难以适应地区合作的需要,中国和俄罗斯才是欧亚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美国只能寻求与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存,以适度参与的方式来适应这一趋势,保障自身在欧亚大陆长期的、可信的存在。

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中指出,欧亚大陆的联合将是美国的噩梦。该书的思想对美国决策界影响很大。美国政学两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应该加强在欧亚大陆及其沿海地区的战略存在,以保持欧亚大陆力量的平衡。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美国应当寻找机会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三大力量(中国、俄罗斯和欧盟)间存在分歧,防止三者中的任意两大力量结成安全联盟。布热津斯基还认为,中俄关系趋近可能导致整个欧亚大陆的资源为一个霸权国家所用,这将彻底取代美国的世界领袖国家地位。事实上,无论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倡议,还是其他国家提出的关于地区发展的愿景和计划,本质上都是致力于全方位提升欧亚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缩小整体发展差距。现在更多的美国学者主张,美国不应该忽视欧洲和中国的关系,更不应该低估欧洲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拉近了同欧洲的距离,而俄罗斯以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加以呼应。美国的明智选择应是寻找机会介入,以扭转这一不利于美国利益的发展趋势,避免被排除在欧亚大陆国际事务之外。然而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美国更为专注国内问题,推卸国际和地区责任,其对欧亚大陆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与中国和俄罗斯展开直接博弈的欲望下降,这一方面会减少其与中俄两国矛盾的烈度;另一方面,美国将更多利用巧实力实现其“新丝绸之路”计划所设定的一些目标,维护阿富汗战果,竭力保持其影响欧亚大陆发展进程的能力。而这意味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单边主义影响力的削弱:一方面,美国会更多地推卸对国际事务的责任,另一方面,美国仍然是世界政治中的主要一极。

综上所述,中俄两大倡议的对接将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进程,同时有助于两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我们可以从反面来推导,如果中俄不能实现战略合作,那么就有可能形成相互掣肘的局面,两国各自提出的倡议也就更难实现。由此可见,中俄两大倡议的对接是一个客观必然的选择。欧亚大陆一体化发展将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对于国际秩序的变迁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下降和欧洲的内部危机预示着世界多极化时代的真正到来。乐观地说,中俄两国所提倡的建设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这一目标在两大倡议的成功对接中将得以实现。未来,世界各国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构筑这一新型国际体系,以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治理问题,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中俄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还将持续,但是双方关系中的合作成分将成为主流。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