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油气合作现状与前景
2018年1月1日,随着漠河输油站进站阀门的开启,俄罗斯原油进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开始从漠河向大庆林源炼油厂输送。这标志着中俄原油管道全面增输正式开始,每年经中俄原油管道进口的俄油量将从过去的15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
中俄能源合作一直是两国十分关注的问题。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合作伙伴,油气合作被定位为战略合作,是支撑中俄推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经贸关系的重要一环。
曲折的历史进展
中俄油气合作虽然潜力很大,双方也作出了不少努力,但在2009年前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的1994年11月,俄罗斯就率先提出了铺设原油管道的合作项目。在经济转轨起始阶段,俄罗斯经济危机十分严重,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产品出口,因此,需要寻找与扩大石油市场。当时俄罗斯国内政局动荡,秩序混乱,投资环境恶化,愿意对俄罗斯石油工业进行投资的国家很少,而中国从1993年起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促使俄罗斯提出与中国共同开发石油项目。
1994年俄罗斯提出这一合作项目时,确定中俄原油管道的走向是: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是中国大庆市(简称“安大线”)。当时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访录》,但之后经过多次谈判,输油管道直到2008年底,还停留在书面或口头承诺这个层面,并没有实际行动。
这期间,中俄石油贸易主要是现货贸易,即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开采好的石油,这是中俄双方通过签订长期供贷合同实现的。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运输方式是通过铁路。以2006年为例,通过铁路运输的石油为981.9万吨,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总量的61.5%,通过海运向中国出口的石油为614.6万吨,占其向中国出口石油总量的38.5%。
中俄油气合作在2009年出现了重大转机。2009年2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石油贸易、管道修建等内容的多份商业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分别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20年长期贷款。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在之后20年里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俄罗斯管道公司将于2009年底完成“太平洋管道”一期工程及自俄罗斯边境城市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边境67公里中国支线的修建。
2009年4月13日,普京在俄罗斯召开的政府工作会议上批准了上述协议。接着,4月21日,中俄双方副总理在北京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协议签署后,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4月27日,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在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季诺市郊区举行了管道建设开工仪式。
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拖了多年的输油管道问题解决了。应该说,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俄石油合作的一个重要突破。这一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第一、俄罗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作为俄罗斯重要产业的能源部门,在国际市场油气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下,资金极度紧张。2008年底,几大石油公司联名致函普京,请求政府提供贷款,以按期偿还西方银行贷款。俄罗斯石油公司必须寻觅新的融资渠道。
第二、对俄罗斯来讲,通过与中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的协议,可使俄罗斯在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金融危机后,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对油气的需求量减少,油气价格大幅度下降。欧盟国家为了避免俄罗斯油气供应出现变数,也一直在寻觅新的油气源。这些都迫使俄罗斯必须考虑扩大出口渠道,不得不下决心让其能源出口更多地面向东方,加快与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合作的步伐。而从更长远一点的视角来看,亚太地区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俄罗斯吸收这一地区的资金来开发东部地区的能源资源,对其东部地区及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从中国来讲,贷款换石油的协议,对于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获得较为稳定的石油供应。
随后,中俄石油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2009年俄向中国出口石油1530万吨,2014年增加到3300万吨,居中国石油进口国排序第三位。2016年俄向中国出口石油5238万吨,同比增长23.44%,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13.75%,成为中国全年进口石油第一大来源国。2017年前11个月俄向中国出口石油为5477万吨,占中国同期进口石油总量3.86亿吨的14.2%,估计2017年全年俄向中国出口石油约为6000万吨。
相比之下,中俄在天然气项目上的合作则要迟缓得多,到了2014年5月才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为期30年。按合同,俄罗斯从2018年起向中国出口天然气,输气量逐年增加,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2017年12月13日,随着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11个点段同时打火开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全面加速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将分期建设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和南段(永清—上海),预计2019年10月北段投产,2020年底全线贯通。俄罗斯将为该输气管道建设投资550亿美元,作为供气协议的另一方的中国预付约200亿美元资金。
中俄天然气领域的另一个重大进展是,2017年12月8日,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正式投产。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出席第一批LNG装船庆典,并启动装船键。该项目中,中国石油参股20%,丝路基金参股9.9%,法国道达尔参股20%,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控股50.1%。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将达550万吨,预计三期全部建成以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650万吨,凝析油100万吨。根据中俄的合同,这一项目产量的54%出售亚洲市场,其中约三分之一将运往中国。
中俄天然气合作还逐步向下游延伸。2017年8月3日下午,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临近中国黑龙江省的阿穆尔州斯沃博金区,中俄合作的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在施工现场举行了开工仪式。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参加了仪式并致辞。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建设共分三个标段,均由中方企业以投标方式参加。根据规划,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项目建成后,设计能力为年加工天然气420亿立方米,年产氦气600万立方米。建成后,它不仅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之一。这是中俄两国在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的一个最新成果。
中俄天然气合作从上游勘探延伸到下游加工链,合作迈向了新的水平。但总体来看,中俄天然气合作进程缓慢,到2017年,俄罗斯才是我国第11大液化天然气的进口来源地。根据我国海关的统计,2017年1~11月份,我国天然气进口6069.6万吨,其中,自俄罗斯进口38.4万吨,仅占我国天燃气进口总量的0.63%。
有利因素与不确定因素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最主要的目标是确保能源安全,保证供应稳定,以支撑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应该说,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客观上讲,两国油气合作有着基础性条件,俄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油气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而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
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2017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国内石油净进口量约为3.96亿吨,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2017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7.4%,较上年上升3%。
而2017年前11个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2097亿立方米,同比增涨18.9%。我国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特别随着我国正在实施的“煤改气”政策,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进口量会有大的增加,同时对外依存度亦将不断提高。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居世界首位,扩大俄罗斯天然气对中国的出口,对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整体不足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的国际大格局背景下,中俄两国战略依托关系日益强化,这对中俄油气合作进一步发展是一个有利因素。
从俄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来讲,已从怀疑、担心影响其利益转向认同与支持。实际上,中国提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国际背景来看,是与经济全球化、强化区域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密切相关的。油气合作是中国对俄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乌克兰危机后,俄受到西方的制裁,与美、欧盟的关系短期内难以改善,促使俄罗斯强化战略重心东移,日益重视亚太地区。俄罗斯一方面通过强化与亚太地区经贸关系来改善国内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利用亚太地区目前复杂的局面,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战略利益,从而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地位。
在看到这些有利于推动中俄同油气合作因素的同时,还需要看到另外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认识中俄业已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协作只是在某些问题上达成谅解与共识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因此,受国内外条件变化的影响很大,输油管道之前的变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俄方的国家利益起决定性作用。普京对此并不讳言,他说:油管走向首先要考虑西伯利亚与远东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利益。所以,口头上常讲,要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度来对待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但实际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往往只有在符合本国利益时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俄罗斯对外油气合作,必须在达到国家“利益最大化”要求时才能达成协议。这一政策也是世界各国在推行外交政策中都奉用的一般准则,无可非议。问题是,如果做过了头,只顾自身的利益,过分地采用实用主义,不惜丧失信誉,完全实行利已主义的政策,就必然会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要从俄外交政策总体战略去认识战略重心东移问题。从地域位置看,俄横跨欧亚,但俄自己认为是欧洲国家,重心在欧洲。俄转向东方不意味着离开欧洲;转向东方也绝不是完全转向中国;转向东方更不是俄经济重心从其西部转向东部。随着俄罗斯战略东移亚太,俄准备把油气对亚洲的油气出口量逐步提高到占其总出口量的1/3。即使达到这一水平,俄油气合作的重点仍在欧洲。2016年俄出口天然气总量为1793亿立米,向欧洲出口1536亿立方米,占出口总量的86%。2017年俄向欧洲出口1900亿立方米。
第四、俄石油开采条件日益困难,维持增产主要依靠新的接替资源,但新资源都位于较为恶劣的地区,俄又缺乏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因此,俄石油产量呈下降趋势,很多人对中俄已签署的油气协议是否能完全实现存在怀疑。
第五、即使中俄油气合作有了较大发展,俄对保证我国油气消费需要的作用还是有限的。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排名前十的国家为俄罗斯、沙特、安哥拉、伊拉克、阿曼、伊朗、巴西、委内瑞拉、科威特与阿联酋。来自这十个国家的进口原油数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82.59%,而俄即使排在首位,也仅占13.75%。到目前为止,从俄进口的天然气在中国进口总量的占比可忽略不计。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保证我国油气安全,在积极发展对俄合作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拓展油气进口来源,强化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包括进口来源多元化、进口方式多元化、进口品种多元化与努力优化油气贸易结构)。除了与俄罗斯合作外,还要进一步开拓中东、北非、中亚以及南美地区。
特别要指出的是,发展与美国油气合作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自2015年12月18日美国解除了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后,在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原油产量大幅增加。2017年美出口的天然气可能超过其进口量。美国已向中国出口石油,2017年前5个月,中国从美国日均进口石油近10万桶,是2016年平均水平的10倍。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石油可能达10亿美元,而2016年仅为1.5亿美元。
2017年11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的第二天,中国能源企业与美方企业签订了总价值超过1600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大单,占那次中美2535亿美元一揽子经贸合作的65%。从长远角度来看,美国很可能成为中国油气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中美油气合作不仅对中国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十分有利,对减少中国对美贸易的逆差从而缓解两国贸易矛盾也是十分有益的。另外,美国油气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对外油气合作上的竞争力。
为了保证我国油气安全,除了应关注上面提及的问题外,还应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如果能大大降低单位GDP的能耗,我国油气进口量可大幅减少。另外,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不断增加石油战略储备也极为重要。到2016年中,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为3325万吨(美国为9400万吨左右)。按照《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20年以前,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这就要求中国的石油储备量达到1亿吨,为2016年储备量的3倍左右。因此,我国应利用有利时机加快增加战略储备油的速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