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本币结算背后的贸易和体制问题分析
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两国的经贸关系,但是201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40亿美元,并未达到预计的1000亿美元大关。制约两国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症结是中俄贸易货币结算。使用本币结算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但由于卢布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不是,以致目前中俄贸易中卢布和美元结算占很大比重。以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贸易规模,为什么中國没有实行人民币自由化?这其中两国货币制度的改革背后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差异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中国不开放资本账户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最重要的条件是这个国家有一定的GDP总量和贸易规模。中国在2017年GDP已经达到12.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5%左右。中国进出口总额4.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25.6%左右,其中出口总额2.2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1.8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单从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上讲,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而俄罗斯2017年的GDP为1.47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约为1.8%;2017年俄罗斯进出口总额为5909.04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3.7%,其中出口额3531.16亿美元,进口额1153.28亿美元。两国的经济实力相差巨大,但是人民币却不是自由兑换货币,而卢布在2006年7月1日就已经成为自由兑换货币。这也是中俄贸易结算中大量用卢布结算的重要原因。以对俄贸易大省黑龙江为例,2003—2008年本币结算量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0.5%上升到2008年的7.1%,全省通过银行办理边境地区本币结算业务累计折合194 623万美元。其中:卢布结算折合193 851万美元,占本币结算量的99.6%;而人民币结算折合772万美元,仅占本币结算量的0.4%。一国货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时开放。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而资本项目却没有。在可预期的未来,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完全开放资本账户。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国对于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
根据IMF关于自由兑换货币的规定,自由兑换货币必须实行利率和汇率制度的完全市场化,而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主要还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外来投资实行的比较严格的QFII制度。汇率实行完全市场化,政府就有责任维持汇率的稳定,而维持汇率需要一定量的外汇储备以保证本币的购买力。在世界经济出现波动或者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时,维持汇率稳定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中国在2017年所持有的外汇储备约为3.1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些储备足够抵御金融风险。如果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也有足够的能力维持汇率稳定。问题是如果出现类似1998年俄罗斯由于政治问题引起的金融危机,或者由于2014年克里米亚问题引起的对俄经济制裁引起的金融危机,那么中国积累几十年的巨额外汇储备也可能难以抵挡。毕竟中国在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也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
另外,中国在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源、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有强大的原始资本的积累。中国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其目的是不想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缺席。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能源、知识、科技和人才的引进,需要中国投入大量的资本向国外购买,外汇储备必不可少。中国实行比较严格的对资本和汇率监管制度,有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优势,有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更有利于中国向外采购国家复兴急需的资源。
2 体制的作用
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俄罗斯实行的是民主制。这两种体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完全不同。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由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进而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2017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7.9%;第二产业占比40.5%;第三产业51.6%,中国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转向后工业化社会的关键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因势利导,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了几方面工作。
(1)为工业化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电力、道路、港口等。
(2)不断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户口限制,使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3)改革高等教育,实行大学扩招,为企业提供更多人才。
(4)鼓励招商引资,吸引资本进入中国,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这些措施需要有强大国家财政的支持,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如表1所示。
国家财政大量投入到基础设施,补齐了工业化过程中的短板,使得中国工业制造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的竞争优势。2016年中国出口贸易20976.3亿美元出口额中,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19924.44万亿美元,占比为95%,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
反观俄罗斯,俄罗斯实行政治民主化以后,国家领导人直接由国民选举产生。领导人上台后最先承诺的往往是提高社会福利,改善民生,以继续获得选民的支持。如2008年梅德维基夫刚任俄罗斯总统时承诺要让俄罗斯有能力买房人数从现有的20%增加到35%。2012年普京当选总统,承诺政府需要在2018年实现居民实际工资增长40%~50%的目标。而兑现这些承诺,需要俄罗斯财政承担很大的负担。俄罗斯2016年俄罗斯联邦预算和预算整合国家预算外基金总支出为313237亿卢布,其中比重最多的是社会文化支出,为179465亿卢布,占比57.3%;对交通的投入为6937亿卢布,只占2.2%;对国民经济的投入为38898亿卢布,只占国家预算的12.4%。这样的后果使得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阻碍国家工业化的进程。2016年俄罗斯出口产品中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57.3%、12.1%和5.8%。俄罗斯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初级产品供应国,而不再是前苏联那样的工业出口国家。
两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导致两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的不同。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投资拉动,而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以消费来推动。表2是两国消费和固定资产形成占GDP比例。
大量国家预算进入投资领域可以产生价值增值,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其进入消费领域,会形成市场需求,改变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总财富的积累作用不大。这样的后果是俄罗斯变成一个消费国。当本国工业体系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时候,就会对外进口。工业产品附加值一般要比初级产品附加值高,这样就会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使得本国财富通过贸易逆差外流。从2007—2016年10年间,除2011年和2012年两年中国对俄罗斯逆差外,其余八年中国对俄贸易一直是顺差。2017年中国向俄出口429亿美元,自俄进口412亿美元,顺差为17亿美元。2017年俄罗斯进口额为1153.28亿美元,对中国的贸易依赖为37.2%。
俄罗斯实行的福利措施,加大了本国国民的消费能力,也变相为中国提供了工业产品的消费市场,如果不能像韩国那样发展占据优势的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在与中国的贸易竞争中会落于下风。
3 公有制经济体制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低下。有学者通过建立复杂的经济模型,选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等复杂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确实是国有企业效率较民营企业低。但是发现一个问题是,这些模型在选取的指标都是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和经营增长,却忽视了国有企业的技术或知识溢出、就业、税收、社会福利等社会效益。
诚然,国有企业存在寻租、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但国有企业带动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以铁路交通为例,中国2017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2.5万公里,“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未来的中国将进一步打造“八纵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中国交通运输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但是忽略的是国企的作用。2017年上半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净利润亏损29.68亿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铁总负债达4.7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21万亿元增长13.3%,负债率达64.9%。而在这些亏损中60%来源于高铁运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前身是铁道部,2013年进行企业化改革成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由于其国有独资的性质,即使亏损,也不能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的价格,其目的是承担服务社会功能,维持国家铁路系统正常运行。其实中国很多国企都在这样以微利、薄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下运营,如中国远洋、中海油等企业,其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承载社会国家的公共服务功能,为国家的工业化服务。这些国企的存在起到了哺育工业的作用,对于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有很大作用。
再者,国企在国家金融安全方面也存在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俄罗斯的国企改革认识到这一点。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叶利钦总统进行了“小私有化”“大私有化”“证券和现金私有化”三个阶段的国企私有化改革,其目的是建立自由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摆脱计划经济的弊端,实现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但其改革结果是俄罗斯物价飞涨、贫富分化严重、金融寡头干政,国家经济遭受了比卫国战争时期更为严重的损失。而到普金时代,俄罗斯从2004年开始了国有化改革,确定1063家企业为国有企业,涉及国防、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此次改革使俄罗斯经济稳定下来,国有财产不再掌握在少数寡头手里,国企产生的利润通过国家财政流入到教育、医疗和高科技研发领域,使得俄罗斯的经营环境明显好转。然而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出现以后,俄罗斯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经济状况下滑。资本的本性是趋利避险。俄罗斯经济出现风险的时候,很多民营资本出现外逃,仅2014年一年俄罗斯就资本外逃1515亿美元,约占其外汇储备的31%。
中国同样也面临着资本外流的金融风险。2015年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很多资本预期中国经济会继续衰落,导致资本流出大于外资的流入,全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达1611亿美元,中国国际收支出由“双顺差”转为“一顺一逆”。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7%,GDP增速继续下行,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70亿美元。这两年的资本流出的最大项目是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2015年流出5044亿美元,2016年流出4903亿美元。数据显示,2015年非公经济占对外投资的65.3%,约6000多亿元对外投资。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制造业占比48%,接近总投资额的一半。投资海外房地产业占比12%。2016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金额相比2015年有小幅下滑,但对外投资案例数超过了2015年。其中,制造业占海外投资总比重1/3以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的投资占比11%,比2015年上升了3%。而对海外房地产的投资热情有所回落,由去年的12%降到了5%。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民营资本在经济出现风险的时候更容易流动,而且资本投入的领域多为制造业、房地产等能够保值的实体经济。如果中国经济出现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也可能会引起大规模资本外逃。而国有企业却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在危机来临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4 结论及对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预期
在中俄两国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制度起了很重要的因素。相较俄罗斯,中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能够以相对高效、稳定的方式运行。当然,中国的经济体制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很多不足。比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重视效率的按劳分配体制产生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国企比重过大引起的寻租和经济效率低下问题等。但到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正努力在对环保、精准扶贫、反腐方面补齐这些短板,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大量的外汇储备能够为人民币国背书,保证人民币的兑换,而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中国政府在2013年的中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2015年的“十三五”规划中屡次提到加大金融开放,促进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在实际行动中,中国政府2010年与香港,2014年与韩国、阿根廷等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国家化进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是2018年3月26日国际化期货品种—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中国作为世界进口石油第一大国,石油消费第二大国,此举为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人民币支付进口原油的试点计划最早可能于下半年启动。预计日后中国进口俄罗斯和安哥拉的石油都将以人民币支付,届时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将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志敏.中俄货币合作、制约因素及改善的路径选择——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J].俄罗斯学刊,2014(3).
[2] 徐丹丹,董瑩.国企效率低吗?——基于熵权评价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7).
[3] 斯列普佐娃,伊琳娜.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①基金项目:黑河学院俄罗斯远东智库专项项目“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17YDZKBYY02)。
作者简介:徐海(1981-),男,汉族,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研究;成榕(1981-),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研究;徐燕(1985-),女,助教,主要从事电器自动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