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俄经济改革进程与成效——模式比较与总结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和体制转轨,但两国改革所面对的国情不同,改革所选择的方式、路径不同,效果也就大相径庭。国际学术界对中俄改革的进程与成效有不同的解读,但一般以肯定中国改革的为多,支持俄罗斯改革的为少。本文从中、俄两国不同的经济转型方式大前提出发,比较两国经济转型的背景及其路径选择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中、俄经济转型的绩效状况。
-------------
中国在较有序地构建起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经 济成就和社会进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中国再次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带来了希望,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奉行西方主流经济学教义,推行“休克疗法”的俄罗斯,则陷入了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的旋涡。中俄两国改革的绩效差异是举世公认的,不仅国外的学者,俄罗斯本国的大多数学者也承认俄的改革是失败的。中俄资讯网特稿。
一、中俄两国经济转型的背景比较分析
20世纪,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世界格局的两次重大事件——苏联的出现和解体都与俄罗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作为与俄罗斯相邻的大国,中国与俄罗斯又有着几乎相似的经历:曾执行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过相似的意识形态,几乎同时走上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但由于经济制度变迁的战略和目标选择不同,却取得了迥然不同的结果,究其原因,不免要追本溯源,从中国两国经济转型的背景比较分析入手。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国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理论上都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等同起来,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等同起来。第二,两国在所有制关系上都是国有经济利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在分配制度上都實行“按劳分配”原则。第三,两国在革命前经济都比较落后,革命后在经济建设方而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20世纪60年代起,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显著降低,在利用新科技成果方面、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等远远落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两国的改革正是在这种非改不可的背景下开始的。
从另一方面讲,两国的转型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如:第一,工业化的程度不同。转型前,俄罗斯已实现了工业化。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落后于苏联。第二,农业情况不同。1985年,前苏联的农业劳动力只占总劳动人口的14%,工业劳动人口则占32%。中国则相反,1978年,71%的人口从事农业,15%从事工业,中国有约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俄罗斯的改革进程主要是改造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而中国的改革主要是在一个农业社会中进行的。第三,计划经济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第四,前苏联的货币政策始终十分放松,中国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这样。中俄两国改革进程是以截然不同的倾向及财政政策为其基础的,俄国已习惯通货膨胀,消费者追求购买有补贴的消费品。中国则始终警惕通货膨胀。笫五,前苏联全体公民都享受着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又与工作岗位直接挂钩,从而阻碍企业间的人才流动。在中国,只有城市职工享有全面的保障,乡镇企、普通职工则不享受。第六,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经营时间长、范围广,其经济分工涉及整个经互会。经互会以及苏联解体后,原有的经济分工被破坏,使生产陷入混乱,大大加重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难度。中国则不同,同前苏联相比,中国各地区始终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甚至在1978年之前便有权自行决定建立小型乡镇企业.从而较易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难度。前苏联的大一统经济分工则成为其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很大障碍。中俄资讯网特稿。
二、中俄经济转型模式比较
作为两个经济转型大国,中国和俄罗斯采取了两条不同的转型道路,即中国的渐进式和俄罗斯的大爆炸式。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两种形式都有各自的学理支撑和支持。中国式的渐进道路被称之为渐进主义或增量主义,他解释并推崇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而俄罗斯的理论支撑则是华盛顿共识,它认为转型有三大支柱:一是价格自由化,二是私有化,三是宏观经济稳定化,而且经济转型要想活获得成功必须是大爆炸式的,激进的,休克式的,这就意味着所有的重大改革应该同时进行,不能有先后顺序。而渐进主义认为,转型不仅仅是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还应包括更加丰富的内涵,一个成功的市场经济应该有充分的制度作为支持。必须更加关注微观方面,如社会契约的制定和履行,法治社会的构建,稳定的政治生态。因此,在这两种迥乎不同的理论的指导下,中俄经济转型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三、中俄经济转型分析总结
任何一种转型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一国选择的转型模式只要是与该国的初始条件和其他约束条件相适应的,这种模式的合理性就应该得到学界的认定。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有许多共同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正是这些差异性使得我国选择了渐进模式,俄罗斯选择了激进模式。
基于转型模式选择的不同,两国转型成本的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和分摊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俄罗斯经济转型以意识形态转型和政治转型为先导。以快速私有化为主要手段,希望快速实现市场化目标。实际上,政治动荡,普通民众转型收益分享效果不明显,新旧体制对接上出现“真空”。导致转型成本“井喷式”爆发,转型一度陷入困境。近几年,在对激进转型的修正中,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成本得到了控制,转型收益增加很快,值得关注。我国经济转型选择了渐进模式。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转型模式,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转型的阻力,使得转型推进十分顺利,新旧体制之间的过渡比较平缓,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良好的势头,发展的收益逐渐惠及全体民众。中俄资讯网特稿。
中俄经济转型都还没有结束,我国必须汲取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教训,关注从普京以来俄罗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诸多政策导向;全面反思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正视我国转型攻坚阶段矛盾纠结、发展环境恶化的现状,提出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转型成本分摊模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